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泽国:指水域众多的地方,这里指江南水乡。
-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轻薄透气。
- 斜日:斜照的太阳,指傍晚时分的阳光。
- 渺渺:形容遥远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 粤人烟:指广东一带的人烟,即人居住的地方。
- 依依:形容依恋不舍的样子。
- 海山郭:靠海的城郭,即沿海的城市。
- 邻笛:邻家的笛声。
- 遥砧:远处的捣衣声。
- 沧波:波涛汹涌的大海。
- 苦竹:一种竹子,因其质地坚硬,不易加工,故称苦竹。
- 断猿哀:断断续续的猿猴哀鸣声。
- 蔓草:蔓延生长的草。
- 黄花:指菊花。
- 啸台:古代文人雅士登高望远、吟咏抒怀的地方。
- 杜陵杯:杜陵是杜甫的别称,杜陵杯指杜甫诗中的酒杯,这里泛指饮酒。
翻译
江南水乡的秋意渐浓,微霜使得身上的葛衣显得单薄。斜阳照在江面上,带来一丝寒意,孤峰的倒影落在平静如镜的水中。远处广东一带的人烟依稀可见,沿海的城市依恋不舍。邻家的笛声已经凄凉,远处的捣衣声在傍晚时分依然响起。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苦竹和断断续续的猿猴哀鸣声交织,蔓延的草丛中菊花盛开,仿佛在啸台之上。前代文人的风流往事也不过如此,为何不举杯畅饮,像杜甫那样抒怀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江南秋日的景色,通过“泽国”、“斜日”、“孤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中“邻笛声已凄,遥砧晚犹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结尾的“如何不饮杜陵杯”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倡导在面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变迁时,应像杜甫那样,以酒抒怀,享受当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
王恭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和中丞晏尚书西园晚秋怀寄 》 —— [ 宋 ] 宋庠
- 《 闰九月繁台酬寄常邓州前御史兄 》 —— [ 明 ] 李梦阳
- 《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 —— [ 元 ] 赵孟頫
- 《 暮秋夜集刘兵宪子礼宅赋得秋多二字 》 —— [ 明 ] 谢榛
- 《 江东 》 —— [ 清 ] 倪伟人
- 《 九月其二 》 —— [ 宋 ] 曾丰
- 《 庭坚以去岁九月至鄂登南楼叹其制作之美成长句久欲寄远因循至今书呈公悦 》 —— [ 宋 ] 黄庭坚
- 《 重过扬州旧宅 》 —— [ 清 ] 骆绮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