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废冢有感

· 王恭
败圹崩茔不记时,况逢寒食最凄其。 天阴燐火沉荒树,雨积苔花入断碑。 尘世谩伤千古事,人生谁是百年期。 白杨风里堪惆怅,日暮闻猿但益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废冢(fèi zhǒng):废弃的坟墓。
  • 败圹(bài kuàng):破败的墓穴。
  • 崩茔(bēng yíng):坍塌的坟地。
  •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天,古时此日禁火,只吃冷食。
  • 燐火(lín huǒ):即磷火,俗称鬼火。
  • 苔花:苔藓植物的花状体。
  • 断碑:断裂的石碑。
  • 谩伤(mán shāng):徒然悲伤。
  • 百年期:指人的一生。
  • 白杨:一种常见的树木,常与墓地相关联,象征死亡和哀悼。
  • 惆怅(chóu chàng):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伤。
  • 闻猿:听到猿猴的叫声,常用来形容哀伤的氛围。

翻译

废弃的坟墓已不知岁月,更逢寒食节,景象最为凄凉。 天阴时磷火沉没在荒芜的树林中,雨水积聚,苔藓花儿长满了断裂的石碑。 尘世间徒然悲伤着千古往事,人生中谁能活到百年之久? 在白杨风中,我感到无比惆怅,日暮时分听到猿猴的叫声,更增添了悲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废弃坟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死亡的深刻感慨。诗中,“败圹崩茔”、“燐火沉荒树”、“苔花入断碑”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荒凉、凄凉的墓地景象,强化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哀思。末句“白杨风里堪惆怅,日暮闻猿但益悲”更是以景生情,将诗人的悲伤情绪推向高潮。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诗人王恭的诗歌才华。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