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过钓台
忆昔过钓台,驱驰正军旅。十年今始来,复以兵戈起。
空山烟雾深,往迹如梦里。微雨林径滑,肺病双足胝。
仰瞻台上云,俯濯台下水。人生何碌碌?高尚当如此。
疮痍念同胞,至人匪为己。过门不遑人,忧劳岂得已。
滔滔良自伤,果哉末难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钓台: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畔,相传为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处。
- 驱驰:奔走效力。
- 兵戈:战争。
- 烟雾:山间的雾气。
- 肺病:指作者患有的肺部疾病。
- 双足胝(zhī):脚底因长时间行走而形成的硬皮。
- 仰瞻:抬头仰望。
- 碌碌:平庸无为。
- 疮痍:创伤,比喻人民疾苦。
- 至人: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 匪为己:不是为了自己。
- 不遑:没有空闲。
- 忧劳:忧虑劳苦。
- 滔滔:形容时间流逝不停。
- 果哉末难矣:果真如此,末了也难了。
翻译
回忆起当年经过钓台,那时正忙于军旅之事。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来到这里,却又因战争而起。 空山中烟雾深锁,往日的踪迹如同梦一般。微雨中林间小径湿滑,我因肺病而双脚生出硬皮。 抬头仰望台上的云,低头在台下的水中洗濯。人生为何如此平庸无为?高尚的境界应当如此。 心中念及同胞的疾苦,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是为了自己。经过家门却没有空闲进入,忧虑劳苦实在是不得已。 时间流逝不停,实在令人感到悲伤,果真如此,末了也难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无奈和对高尚境界的向往。诗中,“忆昔过钓台”与“十年今始来”形成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频繁。通过描绘空山烟雾、微雨林径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忧伤的氛围。后文“人生何碌碌?高尚当如此”直接抒发了对平庸生活的厌倦和对高尚境界的追求。结尾的“滔滔良自伤,果哉末难矣”则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奈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王守仁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