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正宪:王守仁的儿子,名正宪。
- 解:理解,明白。
- 文义:文章的意义。
- 顾:但是,然而。
- 枝叶事:比喻表面的事物,非根本的。
- 瘁:枯萎,衰败。
- 立志:树立远大的志向。
翻译
自从冬春以来,你开始理解文章的意义。 我心中怎能不感到高兴,但是这只是表面的事情。 就像树木没有扎根,短暂的繁荣最终必然会枯萎。 如何才能扎根呢?希望你能够树立远大的志向。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守仁写给儿子正宪的教诲诗。诗中,王守仁首先肯定了儿子在学习上的进步,但随即指出这只是“枝叶事”,并非根本。他通过比喻,强调了“植根”的重要性,即树立远大志向的必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达了王守仁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守仁作为父亲和学者的双重身份,以及他对后代的殷切期望。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弘治壬戌尝游九华值时阴雾竟无所睹至是正德庚辰复往游之风日清朗尽得其胜喜而作歌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六 》 —— [ 明 ] 王守仁
- 《 南溟(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 —— [ 明 ] 王守仁
- 《 除夕伍汝真用待隐园韵即席次答五首 》 —— [ 明 ] 王守仁
- 《 赠熊彰归 》 —— [ 明 ] 王守仁
- 《 回军龙南小憩玉石岩双洞绝奇徘徊不忍去因寓以阳明别洞之号兼留此作三首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七 》 —— [ 明 ] 王守仁
- 《 讲经台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