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仲全编修兼左春坊

· 王恭
宛陵曾采泮芹香,一上銮坡被宠光。 禁里疏钟移夜直,花间鸣佩出春坊。 思家几度江田绿,念别休惊陇树黄。 遥羡阿戎同禁苑,朝朝如在竹林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宛陵:古地名,今安徽宣城。
  • 泮芹香:指古代学宫中的香气,泮宫是古代的学校。
  • 銮坡:指皇帝的御苑,这里指进入朝廷。
  • 宠光:皇帝的恩宠。
  • 禁里疏钟:宫中稀疏的钟声,指宫廷的夜晚。
  • 夜直:夜间值班。
  • 花间鸣佩:指宫中行走时佩玉的声响。
  • 春坊:指东宫,即太子居住的地方。
  • 念别:思念离别的人。
  • 陇树黄:指陇山的树木变黄,暗示季节的变化。
  • 阿戎:对朋友的亲昵称呼。
  • 禁苑:皇帝的园林。
  • 竹林乡:指隐居的地方,这里比喻陈仲全在宫中的生活如同隐居。

翻译

宛陵的学宫中曾采过香气扑鼻的泮芹,一进入朝廷便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宫中夜晚的钟声稀疏,花间行走时佩玉发出声响,走出了春坊。思念家乡时,江边的田野绿意盎然,思念离别的人,不必惊慌于陇山树木的黄叶。遥想你与我在宫中同在,每天如同生活在竹林般的隐逸之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对友人陈仲全的思念与羡慕。诗中通过“泮芹香”、“銮坡”、“宠光”等词语,展现了陈仲全在朝廷中的荣耀与恩宠。同时,通过“禁里疏钟”、“花间鸣佩”等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宫廷的宁静与繁华。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离别之人的思念,以及对陈仲全能在宫中享受如隐居般生活的羡慕。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