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越山隐士

· 王恭
怜君久住在空山,寂寂岩扉昼不关。 落木寒泉青嶂里,素琴孤鹤白云间。 五陵年少何曾到,三径秋来秪独閒。 欲问尘中何事业,青云能有几人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同情,怜悯。
  • 寂寂:形容非常寂静,没有声响。
  • 岩扉:山洞的门。
  • 落木:落叶。
  • 寒泉:冷冽的泉水。
  • 青嶂:青翠的山峰。
  • 素琴:没有装饰的琴。
  • 孤鹤:孤单的鹤。
  • 五陵年少:指京城的贵族子弟。
  • 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 :只,仅仅。
  • :同“闲”,悠闲。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翻译

我同情你长久居住在这空旷的山中,寂静的山洞门白天也不关闭。 落叶飘零,寒泉流淌在青翠的山峰之间,素净的琴和孤单的鹤在白云间自由飞翔。 京城的贵族子弟何曾来到这里,隐士居住的地方秋日里只有你独自悠闲。 想要询问尘世中的事业是什么,但能有多少人能像你这样回归自然,享受青云之上的宁静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的宁静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士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落木寒泉青嶂里,素琴孤鹤白云间”一句,以景寓情,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漠。结尾的“青云能有几人还”则是对隐士高洁品格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