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丙戌十二月庚申始得子年已五十有五矣六月静齐二丈昔与先公同举于乡闻之而喜各以诗来贺蔼然世交之谊也次韵为谢二首

自分秋禾后吐芒,敢云琢玉晚圭璋。 漫凭先德馀家庆,岂是生申降岳祥。 携抱且堪娱老况,长成或可望书香。 不辞岁岁临汤饼,还见吾家第几郎?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嘉靖丙戌:指明朝嘉靖五年,即公元1526年。
  • 庚申: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这里指具体的日期。
  • 静齐二丈:人名,可能是王守仁的朋友或同僚。
  • 先公:指已故的父亲。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自分:自认为。
  • 秋禾:秋天的庄稼,这里比喻晚年的子女。
  • 吐芒:指庄稼成熟时露出芒刺,比喻子女长大成人。
  • 琢玉:比喻精心培养子女。
  • 晚圭璋:圭璋是古代贵重的玉器,比喻优秀的子女。
  • 先德:祖先的德行。
  • 馀家庆:家族的喜庆之事。
  • 生申:指申时出生,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
  • 降岳祥:岳祥指岳父的吉祥,这里可能指得到岳父的祝福。
  • 携抱:抱着孩子。
  • 娱老况:使晚年生活愉快。
  • 长成:长大成人。
  • 望书香:希望子女能够读书成才。
  • 临汤饼:指参加孩子的满月宴。
  • 吾家第几郎:我家排行第几的儿子。

翻译

在嘉靖五年十二月庚申这一天,我终于在五十岁半的时候迎来了我的儿子。六月时,静齐二丈与我已故的父亲曾是同乡并一同参加科举,他们听闻我得子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各自写诗来祝贺,这体现了深厚的世交情谊。我按照他们的诗韵作了两首诗来答谢。

我自认为如同秋天的庄稼,在晚年才吐露出成熟的芒刺,哪里敢说晚来的子女如同精心雕琢的玉器般珍贵。这不过是凭借祖先的德行带来的家族喜庆,难道真的是因为孩子在申时出生而得到了岳父的吉祥祝福吗?

抱着孩子,我感到晚年生活因此而愉快,希望他长大后能够读书成才。我不介意每年都参加孩子的满月宴,只是想知道这是我们家族的第几个儿子。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王守仁晚年得子的喜悦与感慨。诗中,他以秋禾吐芒、琢玉晚圭璋为喻,谦虚地表达了自己对晚来子女的珍视。同时,他也感激静齐二丈的祝贺,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世交之谊。诗的最后,王守仁表达了对儿子未来的期望,以及对家族延续的关心。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和友情的重视。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