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二首

劳矣田人莫远迎,疮痍未定犬犹惊。 燹馀破屋须先缉,雨后荒畲莫废耕。 归喜逃亡来负襁,贫怜繻绔缀旗旌。 圣朝恩泽宽如海,甑鲋盆鱼纵尔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ǎn):战火。
  • (yú):剩余。
  • (jī):修补。
  • (shē):耕种过的土地。
  • 繻绔 (rú kù):破旧的裤子。
  • 甑鲋盆鱼 (zèng fù pén yú):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翻译

辛苦了,田间的农人,不必远道来迎接,战乱后的创伤还未平复,连狗都还在惊恐之中。 战火过后,破损的房屋需要先修补,雨后的荒地也不要放弃耕种。 归来的人们欣喜地背着襁褓,贫穷中的人们怜惜地修补着破旧的裤子,装饰着旗帜。 圣朝的恩泽宽广如海,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生命也能自由生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农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燹馀破屋”、“雨后荒畲”等词句,生动地勾勒出战乱带来的破坏和农民的艰辛生活。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朝廷的宽厚与农民的微小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民情的好诗。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