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漫士为许宗显作山水图
水墨有远态,醉来常讶真。烛前瞥见三湘意,便欲牵裳行采蘋。
满堂飞翠疑可掬,眼花忽堕愚公谷。主人捧觞我不闻,但觉啼猿与秋瀑。
林间巾舄如有情,谁向沧浪唱濯缨。飒然片雨归彭蠡,恍惚孤云还赤城。
醒来始误双毫妙,我与龙门昔同调。世人观画不观神,老夫兴在丹青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水墨:中国画的一种,主要使用水和墨来表现画面。
- 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这里泛指江南水乡。
- 采蘋:采集蘋草,蘋草是一种水生植物,常用来比喻隐逸的生活。
- 愚公谷:传说中的山谷,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地。
- 捧觞:举杯敬酒。
- 濯缨:洗濯系冠的带子,比喻清高脱俗。
- 彭蠡:即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 双毫:指毛笔,这里指绘画的笔触。
- 龙门:指古代传说中的龙门山,比喻高超的技艺或地位。
翻译
水墨画展现出深远的意境,醉眼朦胧时常误以为是真实的景象。烛光前忽然瞥见江南水乡的意趣,便想牵起衣裳去采集水中的蘋草。
满堂飞舞的翠色仿佛可以触摸,眼花缭乱间仿佛跌入了传说中的愚公谷。主人举杯敬酒我却听不见声音,只感觉到猿猴的啼叫和秋天的瀑布声。
林间的衣帽似乎充满了情感,谁会在江边唱起洗濯冠带的歌。突然间,一片雨云飘向鄱阳湖,恍惚中孤云似乎回到了赤城仙境。
醒来后才意识到画中的笔触之妙,我与传说中的龙门同调。世人看画只看表面,而我更在意画中的精神所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水墨画的描述,展现了画家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艺术追求。诗中,“水墨有远态”一句,既赞美了水墨画的深远意境,也表达了画家对画中世界的向往。后文通过“醉来常讶真”等句,进一步以醉眼朦胧的视角,描绘了画中景色的逼真与迷人。诗的结尾处,“世人观画不观神,老夫兴在丹青表”,则表达了画家对艺术真谛的独到见解,强调了画作背后的精神和情感表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艺术的独特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