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叹
古镜堕井文字缺,铜腥已尽菱半折。
拾来直置玉几旁,斑驳坭中认磨灭。
今人得镜忆古时,照来镜发已如丝。
此镜开元龙脑铸,宋家宰相行照见。
是时天子传绀殿,三十六宫一日遍。
今人不同古人心,古人那似今人面。
免月会缺还复圆,此镜半面那可存。
从今镜水不镜镜,不如还镜古井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菱半折:菱形的花纹已经折损。
- 斑驳坭中:斑驳,指颜色不均匀;坭中,指泥土中。
- 磨灭:逐渐消失或损坏。
- 开元龙脑铸:开元,唐玄宗的年号;龙脑,一种香料,这里可能指用龙脑香熏过的铜铸造的镜子。
- 宋家宰相行照见:宋家的宰相曾经使用过这面镜子。
- 绀殿:深蓝色的宫殿,这里指皇宫。
- 三十六宫:指皇宫中的众多宫殿。
- 镜水不镜镜:第一个“镜”作动词,意为照;第二个“镜”作名词,指镜子。
翻译
古镜从井中坠落,文字已残缺,铜的腥味已消失,菱形的花纹也已折损。捡起来直放在玉制的几案旁,从斑驳的泥土中还能认出它曾经被磨灭的痕迹。现在的人拿到这面镜子,回忆起古时的情景,照见自己的镜发已如丝般白。这面镜子是在开元年间用龙脑香熏过的铜铸造的,宋家的宰相也曾使用过它。那时天子在深蓝色的宫殿中传承,三十六宫一天之内都能遍览。现在的人心与古人不同,古人的面貌又怎能与今人相比。月亮虽有缺但还会圆,这面镜子只剩半面,又怎能保存。从今以后,不再用镜子照水,也不再用镜子照人,不如将这面古镜还回古井中安眠。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一面古镜的沧桑变迁,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诗中,“古镜堕井文字缺”等句,以古镜为媒介,勾连起古今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诗末“不如还镜古井眠”一句,更是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了对古镜命运的无奈和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