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其一
芳兰无意绿,弱柳何穷缕。
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
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
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
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芳兰:香草名,即兰花。
- 弱柳:柔弱的柳树。
- 心断:心中断绝。
- 入淮山:指进入淮河流域的山脉。
- 穿楚雨:穿越楚地的雨。
- 繁花:盛开的花朵。
- 二八:指十六岁,比喻花朵盛开如少女。
- 好月:美好的月亮。
- 三五:指十五,即满月。
- 愁碧:忧愁的绿色。
- 平皋:平坦的水边地。
- 韶红:美好的红色。
- 幽圃:幽静的园圃。
- 流莺:流动的黄莺。
- 员树:环绕的树木。
- 乳燕:幼小的燕子。
- 馀哺:剩余的食物。
- 旷望:远望。
- 曾台:高台。
- 环堵:四周的墙壁。
- 郑谷:地名,指郑国的山谷。
- 樵苏:砍柴割草。
- 腰斧:系在腰间的斧头。
翻译
芳兰并不在意自己的绿色,柔弱的柳树却有着无尽的枝条。 心中断绝了对淮山的思念,但梦境中却常穿越楚地的雨。 盛开的花朵如同十六岁的少女,美好的月亮正是十五的满月。 忧愁的绿色覆盖了平坦的水边地,美好的红色替换了幽静的园圃。 流动的黄莺隐藏在环绕的树木中,幼小的燕子在剩余的食物中喧闹。 远望高台,离别的忧愁聚集在四周的墙壁。 当年未能自我派遣,晚年得到又有何补益。 郑谷有砍柴割草的人,归来时需要腰间的斧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景象,通过对芳兰、弱柳、繁花、好月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过去的深深思念。诗中“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断绝与渴望。后文通过对流莺、乳燕等生动场景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忧的深刻体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温庭筠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