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其一

芳兰无意绿,弱柳何穷缕。 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 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 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 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芳兰:香草名,即兰花。
  • 弱柳:柔弱的柳树。
  • 心断:心中断绝。
  • 入淮山:指进入淮河流域的山脉。
  • 穿楚雨:穿越楚地的雨。
  • 繁花:盛开的花朵。
  • 二八:指十六岁,比喻花朵盛开如少女。
  • 好月:美好的月亮。
  • 三五:指十五,即满月。
  • 愁碧:忧愁的绿色。
  • 平皋:平坦的水边地。
  • 韶红:美好的红色。
  • 幽圃:幽静的园圃。
  • 流莺:流动的黄莺。
  • 员树:环绕的树木。
  • 乳燕:幼小的燕子。
  • 馀哺:剩余的食物。
  • 旷望:远望。
  • 曾台:高台。
  • 环堵:四周的墙壁。
  • 郑谷:地名,指郑国的山谷。
  • 樵苏:砍柴割草。
  • 腰斧:系在腰间的斧头。

翻译

芳兰并不在意自己的绿色,柔弱的柳树却有着无尽的枝条。 心中断绝了对淮山的思念,但梦境中却常穿越楚地的雨。 盛开的花朵如同十六岁的少女,美好的月亮正是十五的满月。 忧愁的绿色覆盖了平坦的水边地,美好的红色替换了幽静的园圃。 流动的黄莺隐藏在环绕的树木中,幼小的燕子在剩余的食物中喧闹。 远望高台,离别的忧愁聚集在四周的墙壁。 当年未能自我派遣,晚年得到又有何补益。 郑谷有砍柴割草的人,归来时需要腰间的斧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景象,通过对芳兰、弱柳、繁花、好月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过去的深深思念。诗中“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断绝与渴望。后文通过对流莺、乳燕等生动场景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忧的深刻体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温庭筠诗歌的独特魅力。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