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独不见

东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霰(xiàn):小冰粒,俗称雪子。这里形容花如细小的雪粒般美丽。
  • 同心鬟:指女子梳的双髻,象征夫妻同心。
  • 合欢扇:古代女子手持的扇子,常用来象征夫妻和合。
  • 贾娘:指美女。
  • 何郎:指美男子。

翻译

春风带来了艳阳的光辉,柳树绿意盎然,花朵美丽如细小的雪粒。女子们竞相梳理象征夫妻同心的双髻,争着持拿象征夫妻和合的扇子。香气从美女的手中传来,粉妆从美男子的面上脱落。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卷起帘子时,含情脉脉却独自一人,无法见到心爱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里女子们的生活场景,通过“同心鬟”和“合欢扇”等细节,展现了她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诗中“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巧妙地以香气和粉妆为媒介,传达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结尾的“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则深刻表达了女子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遗憾和惆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