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化洽生成遂,功宣动植知。 瑞凝三秀草,春入万年枝。 凤掖嘉言进,鸳行喜气随。 仗临丹地近,衣对碧山垂。 渥泽方柔远,聪明本听卑。 愿同东观士,长对汉威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化洽:教化普及。
  • 生成遂:万物生长发育。
  • 功宣:功绩显扬。
  • 动植:动物和植物。
  • 瑞凝:吉祥的征兆凝结。
  • 三秀草:指灵芝,因其一年开花三次,故称三秀。
  • 万年枝:指年代久远的大树。
  • 凤掖:指皇宫中的东宫,也指太子。
  • 嘉言:美好的言语。
  • 鸳行:指朝官的行列。
  • 喜气随:喜庆的气氛随之而来。
  • 仗临:仪仗临近。
  • 丹地:指皇宫。
  • 碧山:青翠的山。
  • 渥泽:深厚的恩泽。
  • 柔远:安抚远方。
  • 聪明:指皇帝的智慧。
  • 听卑:听取低微的声音,指皇帝能够听取下层的声音。
  • 东观士:指在东观(古代国家图书馆)工作的学者。
  • 汉威仪:汉朝的礼仪制度。

翻译

教化普及,万物生长发育,功绩显扬,动物和植物皆知。吉祥的征兆凝结在灵芝上,春天使年代久远的大树焕发生机。在皇宫东宫中,美好的言语被进献,朝官的行列中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仪仗临近皇宫,衣裳对着青翠的山峰垂下。深厚的恩泽安抚远方,皇帝的智慧能够听取低微的声音。愿与东观的学者们,长久地面对汉朝的礼仪制度。

赏析

这首诗是杨巨源为庆祝春天的到来和皇帝的圣寿而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盎然和吉祥的征兆,表达了对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三秀草”、“万年枝”等,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美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皇帝智慧和恩泽的敬仰,以及对国家礼仪制度的尊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皇帝的忠诚。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