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河南

十载归来鬓未凋,玳簪珠履见常僚。 岂关名利分荣路,自有才华作庆霄。 鸟影参差经上苑,骑声断续过中桥。 夕阳亭畔山如画,应念田歌正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年:指时间跨度长,十年间。
  • 归来:从外地回到家乡或某个地方。
  • 鬓未凋:头发没有斑白,形容人年纪不大或精神饱满。
  • 玳簪:用玳瑁做的发簪,贵重饰品。
  • 珠履:镶嵌珍珠的鞋子,象征贵族身份。
  • 常僚:经常交往的同僚或朋友。
  • 荣路:显赫的道路,比喻仕途上的升迁之路。
  • 才华:才能和才艺。
  • 庆霄:指吉祥如意的时刻,也喻指才华得以施展的时机。
  • 上苑:皇宫园林,此处泛指皇家园林。
  • 中桥:城中的桥梁。
  • 夕阳亭:建在高处可以远眺夕阳的地方。
  • 山如画:形容山色之美,宛如画卷。
  • 田歌:农夫在田野间的歌声。
  • 寂寥:寂静而空旷。

翻译

十年后归乡,我风采依旧,常与昔日同僚相见,佩戴着贵重的玳簪和珠履。这并非只关乎名利的升迁,而是我的才华自然让我在吉祥时刻得以展现。鸟儿的身影在皇家园林中交错,马蹄声断断续续经过城中的桥梁。站在夕阳照耀下的亭子边,远望如画的山景,想必此时田野间的农歌正孤独地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生活情景,以十年归来的对比展现出诗人不凡的才华和淡泊名利的态度。首联写其归来后与旧友相聚,颔联点明才华是其得到荣耀的原因而非刻意追求。颈联通过鸟影和马蹄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尾联则借夕阳、山色和田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寂寥乡村生活的深深挂念。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体现了温庭筠的文采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