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友人池亭

月榭风亭绕曲池,粉垣回互瓦参差。 侵帘片白摇翻影,落镜愁红写倒枝。 鸂鶒刷毛花荡漾,鹭鸶拳足雪离披。 山翁醉后如相忆,羽扇清樽我自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月榭(xiè):建在高台上的敞屋,用于赏月。
  • 风亭:供人休息赏景的亭子。
  • 粉垣(yuán):白色的墙壁。
  • 回互:交错,相互环绕。
  • 瓦参差(cēn cī):屋顶的瓦片高低不平。
  • 侵帘:透过帘子。
  • 片白:指月光。
  • 翻影:摇曳的影子。
  • 落镜:指水面如镜。
  • 愁红:指落花。
  • 倒枝:倒映在水中的树枝。
  • 鸂鶒(xī chì):一种水鸟。
  • 刷毛:梳理羽毛。
  • 荡漾:水面微波。
  • 鹭鸶(lù sī):白鹭。
  • 拳足:蜷缩脚爪。
  • 离披:散乱的样子。
  • 山翁:山中的老者,指友人。
  • 羽扇:用羽毛制成的扇子。
  • 清樽(zūn):清酒。

翻译

月下的榭台和风中的亭子环绕着曲折的池塘,白色的墙壁交错,屋顶的瓦片参差不齐。月光透过帘子,摇曳出翻动的影子,落花如愁,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水鸟鸂鶒在梳理羽毛,水面微波荡漾,白鹭蜷缩着脚爪,羽毛散乱如雪。山中的老者醉后若有所思,我自知他手持羽扇,品味着清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池亭夜景。通过月榭、风亭、曲池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幽雅的环境。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比喻,如“侵帘片白摇翻影”与“落镜愁红写倒枝”,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月光与落花的美丽。后两句通过对水鸟的描绘,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结尾处,诗人以山翁醉后的形象,表达了对友人深情的思念和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温庭筠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

温庭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