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耕
柴车夙言驾,迢遥越西区。
大田既多稼,雨露亦沾濡。
荼蓼日以繁,课童薅且锄。
家人遗以酒,兀坐倾一壶。
不惮筋力劳,取乐自有馀。
归来北窗下,汎览古圣书。
但兹安所遇,奚必南阳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柴车:简陋无饰的车子。
- 夙言:早先说好的。
- 迢遥:遥远。
- 西区:西边的地区。
- 大田:大片的田地。
- 多稼:庄稼茂盛。
- 雨露:雨水和露水,比喻恩泽。
- 沾濡:浸湿,比喻受到恩泽。
- 荼蓼:两种苦菜,比喻辛劳。
- 课童:督促儿童。
- 薅:拔除杂草。
- 兀坐:独自坐着。
- 倾一壶:倒一杯酒。
- 筋力:体力和精力。
- 汎览:广泛阅读。
- 古圣书:古代圣贤的书籍。
- 奚必:何必。
- 南阳庐:诸葛亮隐居的南阳草庐,比喻隐居之地。
翻译
早先说好的简陋车子,已经出发,遥遥地穿越到西边的地区。那里的大片田地庄稼茂盛,雨水和露水也滋润了它们。苦菜日益繁茂,我督促着儿童们去拔除杂草。家人送来了酒,我独自坐着,倒一杯酒慢慢品尝。我不怕体力和精力的劳累,因为从中取乐已经足够。回到北窗下,我广泛阅读古代圣贤的书籍。只要这样安于所遇,又何必非得是南阳的草庐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场景,通过“柴车”、“大田”、“荼蓼”等意象展现了田园的朴素与辛劳。诗中“不惮筋力劳,取乐自有馀”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与自得其乐的心态。结尾的“但兹安所遇,奚必南阳庐”更是强调了诗人对现状的满足,认为不必非得追求隐居名地,只要心安理得,处处都是好去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