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腐儒:迂腐的儒者,这里指作者自谦。
- 天颜:皇帝的容颜。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丹门:皇宫的门。
- 曙色:黎明的天色。
- 貔虎:比喻勇猛的将士。
- 摩肩:肩并肩,形容人多拥挤。
- 趋甲仗:奔向武装的行列,指参加朝会。
- 要荒:边远之地。
- 搏颡:叩头。
- 奉衣冠:穿着正式的服装。
- 诏颁:皇帝的命令颁布。
- 勤中使:勤劳的使者。
- 乐侑:音乐伴奏。
- 珍羞:珍贵的食物。
- 大官:高级官员。
- 不忝:不愧,不逊色。
- 鹤驾:仙人的车驾,比喻高官。
- 金銮:金銮殿,皇帝的宝座。
翻译
我这个迂腐的儒者怎能有机会见到皇帝的容颜,虽然皇宫的门近在咫尺,但黎明的寒意依旧。勇猛的将士们肩并肩奔向朝会的武装行列,边远之地的人们也穿着正式的服装,恭敬地叩头。皇帝的命令通过勤劳的使者颁布,音乐伴奏下,珍贵的食物被进献给高级官员。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确实不愧于早早地陪伴在皇帝的宝座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早朝的盛况,通过作者的自谦和对朝会的描述,展现了皇权的威严和朝臣的恭敬。诗中“腐儒安得识天颜”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敬仰,也体现了自身的谦逊。后文通过对朝会场景的细腻刻画,如“貔虎摩肩趋甲仗”和“要荒搏颡奉衣冠”,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庄严氛围。结尾处对侄子的赞美,不仅表达了对侄子才华的认可,也隐含了对朝廷选拔人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