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公清福图歌

· 张萱
此中有人人不识,半生清福世难匹。出门不问阴与晴,两鬓蓬松常戴笠。 路行不问平与陂,两脚踉踾惟着屐。彳亍岂畏行泥中,褰衣却似防荆棘。 茫茫天地大如许,尔状胡为偏局蹐。共说前身是岁星,目光烱烱能射人。 便便腹中何所有,有物不合时人情。相逢开口但长笑,如狂如醉如顽冥。 年过半百未为老,自叹避人胡不蚤。徬徨四顾将何之,土木形骸殊潦倒。 岂从湘水问三闾,岂向商山寻四皓。接舆荷蒉岂尔徒,易羖饭牛何足道。 有母有子且有孙,饘粥有田居有村。独无朋友及兄弟,一形一影相盘桓。 无名无字并无姓,不衣不履亦不冠。非儒非老复非佛,寤寐周孔怀玙璠。 有时焚香读内景,有时合掌皈空门。好水好山时汗漫,渔人□泽耕让畔。 入群鸟兽皆不惊,爱憎何事犹相半。人之君子人小人,呼马呼牛那可问。 此图一出满堂哄,亦知状貌非凡庸。庙廊城市无此辈,烟霞丘壑时能容。 按图试去问老圃,老圃不识问老农。溪边老渔拍掌问,戴笠着屐来何从。 春梦婆子却惊答,可是学士苏坡翁。世人争欲问其状,暗中模索难为工。 清福古今只有两,是耶非耶将无同。吁嗟乎,是耶非耶将无同,东坡老子西园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蓬松:形容头发散乱。
  • 踉踾(liàng lù):行走不稳的样子。
  • 彳亍(chì chù):小步慢走。
  • 褰衣:提起衣服。
  • 局蹐(jú jí):形容行动小心谨慎。
  • 烱烱(jiǒng jiǒng):明亮的样子。
  • 便便:形容腹部肥大。
  • 顽冥:愚钝无知。
  • :通“早”。
  • 徬徨:徘徊不定。
  • 土木形骸:形容人的形体像土木一样自然,不加修饰。
  • 饘粥:稀饭。
  • 盘桓:徘徊,逗留。
  • 玙璠(yú fán):美玉,比喻美德或贤才。
  • 内景: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景象。
  • 皈空门:归依佛教。
  • 汗漫:漫无边际。
  • 让畔:古代传说中的地名,比喻和谐相处。
  • 寤寐:醒与睡,常用以指日夜。

翻译

这里住着一个人,人们都不认识他,他半生的清福世间难以匹敌。出门不管天气阴晴,总是戴着散乱的帽子。走路不管道路平坦与否,总是穿着不稳的鞋子。他小步慢走在泥泞中,提起衣服好像在防备荆棘。广阔的天地如此之大,为何他的行为却如此小心谨慎。大家都说他的前世是岁星,他的目光明亮能射人。他那肥大的腹部里有什么,有东西不符合时人的情感。他与人相遇只是长笑,像是疯狂、醉态或愚钝无知。年过半百还不算老,自叹为何不早点避开人。他四处徘徊不知去向,形体像土木一样自然,显得十分潦倒。他不是跟随湘水的三闾大夫,也不是寻找商山的四皓。接舆荷蒉难道是你的同伴,易羖饭牛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他有母亲、儿子和孙子,有稀饭、田地和村庄。只是没有朋友和兄弟,一个人形影相吊。他没有名字、字号和姓氏,不穿衣服也不戴帽子。他既不是儒家、老者也不是佛教徒,日夜怀念周孔和美玉。有时他焚香读道教的内景,有时合掌归依佛教。他喜欢山水,时常漫无边际地游走,渔人在让畔耕作。他与鸟兽和谐相处,不知为何爱憎各半。人们的君子和小人,叫马叫牛又有何妨。这张图画一出,满堂哄笑,也知道他的状貌不凡。庙廊城市没有这样的人,烟霞丘壑却能容纳他。试着去问老圃,老圃不认识再去问老农。溪边的老渔夫拍掌问,戴笠穿鞋从何而来。春梦婆子却惊讶地回答,难道是学士苏坡翁。世人争相询问他的状貌,暗中摸索难以描绘。古今只有两种清福,是与否或许没有区别。哎呀,是与否或许没有区别,东坡老子和西园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行为古怪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其日常生活和行为的描述,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和清高自守。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半生清福世难匹”、“目光烱烱能射人”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如“寤寐周孔怀玙璠”、“有时焚香读内景”等,揭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