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尚龙贺新竖旗竿之作

潜名避世入山中,木石之居自不同。 岂为弃官垂五柳,却缘先宦树孤松。 村边组帛非鸿雉,洞口旄竿起蝀虹。 莫笑我家犹混俗,他年赤帜不如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潜名:隐藏真实姓名。
  • 避世:避开世俗,隐居。
  • 木石之居:指简朴的居所,如同住在木头和石头之中。
  • 五柳:指陶渊明,他曾隐居时门前种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 先宦:先前的官职。
  • 树孤松:种植孤立的松树,象征高洁不群。
  • 组帛:编织的丝绸,此处可能指旗帜。
  • 鸿雉:大雁和野鸡,此处可能指旗帜上的图案。
  • 洞口旄竿:山洞口的旗杆。
  • 蝀虹:彩虹,形容旗杆高耸入云。
  • 赤帜:红旗,此处可能指权威或成功。

翻译

我隐藏真实姓名,避开世俗隐居山中,我的居所简朴而与众不同。这并非因为我像陶渊明那样弃官归隐,门前种下五棵柳树,而是因为我曾任官职,现在种下孤松以示高洁。村边的旗帜并非普通的大雁和野鸡图案,而是山洞口高耸入云的旗杆,如同彩虹一般壮观。请不要笑我仍然混迹于世俗之中,将来我的成就或许不如你。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隐居山中的心境和对高洁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五柳”与“孤松”,展现了诗人不同于陶渊明的隐居原因,即并非因为对官场失望,而是为了追求更高洁的生活。同时,诗人通过对旗帜的描绘,表达了对壮观景象的赞美,以及对自己未来成就的谦逊预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未来的期待。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