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七夕雨中韩寅仲明府绪仲太史同新安孙子真携两姬过集

· 张萱
霢霂连宵黯不开,何当巧夕更闻雷。 秋新已觉晴常少,人老谁能巧得来。 舞态歌声空见妒,云情雨意莫相猜。 明年此夕知同否,醉不厌厌莫拟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子:中国传统纪年法,六十年一个周期,这里指某一年的七夕。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 霢霂(mài mù):细雨绵绵的样子。
  • 巧夕:即七夕,因传说中织女巧手,故称。
  • 秋新:初秋。
  • 人老:指诗人自己年老。
  • 云情雨意: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
  • 明年此夕:指明年的七夕。
  • 醉不厌厌:形容醉得非常满足。

翻译

细雨连绵整夜,天空阴沉不开,为何在这七夕之夜还要听到雷声。 初秋时节已感觉到晴天稀少,人老了又怎能再展现巧妙的技艺。 舞姿歌声只会引来嫉妒,男女间的情感无需多猜。 不知明年的七夕我们是否还能相聚,醉得心满意足,不愿离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过细雨、雷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阴郁而又不失浪漫的氛围。诗中“秋新已觉晴常少,人老谁能巧得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舞态歌声”与“云情雨意”的对比,展现了人生中美好与遗憾并存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深刻感悟。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