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簪笔:古代官员上朝时,将笔插在帽子上,以备记事,这里指担任官职。
- 彤闱:红色的宫门,代指皇宫。
-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宠。
- 东蒙:指山东一带,古代称山东为东蒙。
- 驿路:古代的官方大道,供传递公文和官员旅行使用。
- 砧声:捣衣声,常用来形容秋天的声音。
- 关河:指边关的河流。
- 焚黄:古代祭祖时焚烧黄纸,以示敬意。
- 先垄:祖先的坟墓。
- 宰木:指坟墓上的树木。
翻译
多年来在皇宫中担任官职,今日受到皇帝的恩宠,穿着锦衣荣归故里。 在北方的宫阙告别时,清晨的漏声清晰可闻,向东望去,山东的天空中白云飘飘。 秋天的晴朗日子里,沿着驿路行走,远处传来砧声,露水冷冷,边关的树木影影绰绰。 想象着回到故乡,在祖先的坟前焚烧黄纸的那一天,坟墓上的树木将会更加茂盛,光彩照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王给事中贤荣归故里的情景,通过对比皇宫的庄严与故乡的宁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祖先的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彤闱”、“白云飞”、“砧声远”等,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温馨的氛围。结尾的“焚黄先垄日,森森宰木倍生辉”更是寄托了对家族荣耀的期望和对祖先的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