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区用孺太史招饮慈仁寺蟠松下同赋

· 张萱
赤日行高天,炎威一何赫。 嗟彼执热人,争言手可炙。 良朋有嘉招,坐我松下石。 解带当微风,高枝挂巾帻。 芳醴洽四坐,如灌甘露液。 珍瓷啜新茗,泠然生两腋。 瓜果次第陈,僧供饭香积。 高言唱妙理,尔汝杂谐剧。 此乐未曾有,一日当十日。 独嗟千岁松,十霄常百尺。 兹松乃偃蹇,宛若隰中䕵。 离披纷攫拿,枝撑转欹侧。 汝材既不恶,汝影胡不直。 岂效戚施辈,俛仰长局蹐。 我词未及终,瑟瑟对以臆。 结根非培塿,幸借净土力。 既无牛羊患,亦免斧斤戚。 我欲高亭亭,神恶恐见逼。 四面多罡风,翘材数摧折。 即充明堂用,匠石不察识。 举世好佝偻,抗直亦何益。 屈身遵时晦,且复傍阶墄。 岁寒自坚贞,可屈不可易。 抚物兴长谣,一唱三叹息。 始知全天年,伸屈各有适。 吾党多直躬,兹语共记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日:指夏季最热的时期。
  • 区用孺:人名,太史,即史官。
  • 慈仁寺:寺庙名。
  • 蟠松:盘曲的松树。
  • :叹息。
  • 执热:忍受炎热。
  • 巾帻:头巾。
  • 芳醴:美酒。
  • 泠然:清凉的样子。
  • 饭香积:指僧人供应的饭菜。
  • 谐剧:诙谐的戏剧。
  • 偃蹇:弯曲,不直。
  • 隰中䕵:低湿处的植物。
  • 攫拿:抓取,这里形容松枝的姿态。
  • 欹侧:倾斜。
  • 戚施:驼背的人。
  • 局蹐:小心谨慎的样子。
  • 罡风:强烈的风。
  • 斧斤:斧头,这里指砍伐。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这里指重要的场所。
  • 匠石:匠人,石匠。
  • 佝偻:驼背。
  • 时晦:时运不佳。
  • 阶墄:台阶的边。
  • 全天年:保全生命。
  • 直躬:正直的行为。

翻译

夏日炎炎,天空高挂着赤日,炎热无比。那些忍受炎热的人,都在说手都可以被烤熟了。好友区用孺太史邀请我坐在慈仁寺的蟠松下,坐在松下的石头上。我解开带子,感受微风,高高的树枝上挂着我的头巾。四周弥漫着美酒的香气,就像灌溉了甘露一样。用珍贵的瓷器品尝新茶,清凉透彻,让人感到舒适。瓜果依次摆放在桌上,僧人供应的饭菜香气扑鼻。高谈阔论,妙语连珠,彼此间充满了诙谐的戏剧。这样的乐趣前所未有,一天的时光仿佛延长到了十天。

我独自叹息,这千年的松树,在十天里就能长到百尺高。而这棵松树却弯曲不直,宛如低湿处的植物。松枝纷乱地抓取,支撑着倾斜的姿态。你的材质并不差,你的影子为何不直呢?难道要效仿那些驼背的人,小心翼翼地生活吗?我的话还未说完,松树以瑟瑟的声音回应我。它的根不是在土堆中,而是幸运地借助了净土的力量。既没有牛羊的祸害,也免去了斧头的砍伐。我想要它高高挺立,但神灵可能会因此感到威胁。四周常有强烈的风,高大的树木容易被摧毁。即使被用于重要的场所,匠人也可能不会注意到它。整个世界都喜欢驼背的样子,坚持正直又有何益?弯曲身体,顺应时运不佳,暂且依傍在台阶的边上。岁寒时节,它自然坚贞不屈,可以弯曲但不可改变。抚摸着这棵松树,我发出了长长的叹息。我这才明白,保全生命,弯曲和伸直都有其适宜之处。我们这一党人多有正直的行为,这些话应该共同记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中的一场清凉聚会,通过对比炎热的天气和松下的凉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松树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哲理,即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同时也要顺应时势,保全自身。诗人通过对松树的观察,引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正直品质的坚持和对时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