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舟纪梦
大雅久寂寞,吾徒今合并。
飞扬二三子,响往五先生。
问水有遗胜,蹑尘寻旧盟。
盘墩常左右,坛坫复经营。
不失山林气,相关湖海情。
我游殊草草,君意转萦萦。
晏岁催归棹,空江闻远更。
如何有清梦,忽漫见群英。
寤寐由同调,精灵叶至诚。
曲江曾赠锦,清献共彯缨。
肃穆柏台使,招摇艺苑旌。
已饶天际想,亦向梦中迎。
臭味原冥契,机缘卜大贞。
文昌七曜聚,执法一星明。
纠合匪朝夕,周旋仗弟兄。
老农堪受役,敝赋誓专征。
努力共千古,连镳驰两京。
斯文在后死,我辈且先鸣。
盛事自不朽,壮图今竟成。
诸君贾馀勇,先哲藉荣名。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雅: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 合并:聚集,会合。
- 响往:向往,心向。
- 蹑尘:追随,追寻。
- 坛坫:古代祭祀用的土台。
- 湖海情:指志向远大,有江湖豪情。
- 晏岁:晚年。
- 寤寐:醒与睡,指日夜。
- 彯缨:飘动的缨带,形容风采。
- 柏台:古代官署名,指朝廷。
- 招摇:显扬,炫耀。
- 七曜:指日、月和五大行星,泛指天体。
- 执法:执行法律的官员。
- 纠合:集合,联合。
- 周旋:交往,应酬。
- 连镳:并驾齐驱。
-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
- 贾馀勇:比喻还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
翻译
高雅的文学艺术已经很久没有新的声音,我们这些同道中人今天终于聚在一起。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向往着五位先贤的智慧。我们探寻水边的遗迹,追寻旧日的誓言。在盘墩周围徘徊,又在坛坫上重新规划。我们保持着山林的气息,心怀湖海的豪情。我的游历匆匆忙忙,而你的心意却更加缠绵。晚年催促我乘船归去,空旷的江面上听到远处更加清晰的声音。为何在清梦中,突然间见到了众多英才。无论是醒着还是睡着,都是因为志同道合,灵魂与至诚相契合。曲江曾经赠予锦缎,清献共同飘动的缨带。庄重的柏台上,使者招摇着艺苑的旗帜。已经充满了对天际的遐想,也在梦中迎接。气味原本就是冥冥中的契合,机缘预示着伟大的贞节。文昌星聚集了七曜,执法星一星明亮。我们集合不是一朝一夕,交往依靠的是兄弟般的情谊。老农可以接受役使,我发誓要专征。努力共创千古,并驾齐驱在两京。文化在后世永存,我们这一代人且先发声。这些盛事自然不会朽坏,宏伟的计划今天终于实现。各位还有剩余的力量,先哲们也借着荣誉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向往和对志同道合朋友的珍视。诗中,“大雅久寂寞”一句,既表达了对当前文化状况的感慨,也暗示了诗人对复兴文化的渴望。诗人与“二三子”合并,共同追寻“五先生”的足迹,体现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多次提到“梦”,如“如何有清梦,忽漫见群英”,这里的“梦”不仅是字面上的梦境,更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张萱的其他作品
- 《 二十三日喜晴迎诸君子集蓼云楼诗以肃之 》 —— [ 明 ] 张萱
- 《 元日凌江公署试笔呈赵司理元峰周广文冲霄 》 —— [ 明 ] 张萱
- 《 十禽言 》 —— [ 明 ] 张萱
- 《 种竹 》 —— [ 明 ] 张萱
- 《 丙寅除夕守岁呈郡大父二初余公 》 —— [ 明 ] 张萱
- 《 五月七日宝安诸君子招汎龙潭八日复汎篁村同观竞渡客有歌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之句者因以为韵人赋十章邓玄度六言首奏余亦步其韵以六言赓焉 》 —— [ 明 ] 张萱
- 《 正月十五夜奉迎邑侯雨中观灯雅集岁癸亥余尝为榕溪灯夕词十二章今采民谣复为甲子灯夕词十六章抚今追昔喜可知也 》 —— [ 明 ] 张萱
- 《 奉和濲师赵相公怀山八咏用韵 其七 涌雪寒翁 》 —— [ 明 ] 张萱
相关推荐
- 《 涨解行园即事 》 —— [ 明 ] 张萱
- 《 悼亡之后病齿不能食拔去其甚者有感赋小诗 》 —— [ 宋 ] 周必大
- 《 同程郎中父子月陂上闲步吟 》 —— [ 宋 ] 邵雍
- 《 春台惠纪 》 —— [ 明 ] 霍与瑕
- 《 贞元三年十一月祫享回銮采茨曲 》 —— [ 金 ] 无名氏
- 《 仲冬末忽大暖数日冰雪尽化 》 —— [ 明 ] 释函可
- 《 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雪水煎茶 》 —— [ 元 ] 叶颙
- 《 孤愤吟十三首 》 —— [ 宋 ] 高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