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苕上沈中丞客五羊诃林社集诗见贻者用来韵赋此寄之
世尊原是丈人行,一揖初参礼亦当。
真谤错寻山是鹫,幻身莫弃乘为羊。
笑他四体常投地,枉却三天日炷香。
若说心生心即妄,应无所住岂须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世尊:指佛教中的佛陀,即释迦牟尼佛。
- 丈人行:古代对长辈或尊者的敬称。
- 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鞠躬。
- 参:参与,这里指参加佛教的礼拜或法会。
- 谤:诽谤,错误地指责。
- 鹫:指鹫山,即灵鹫山,佛教圣地之一。
- 幻身:佛教用语,指人的身体是虚幻不实的。
- 乘:佛教用语,指修行或达到某种境界的方法。
- 四体投地:形容极度敬仰或崇拜。
- 三天:指佛教中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
- 炷香:点燃香火,佛教中的一种供养方式。
- 妄:佛教用语,指虚妄不实。
- 所住:佛教用语,指执着于某种事物或观念。
翻译
佛陀原本就是我们的长辈,初次参拜时鞠躬行礼也是恰当的。 不要错误地指责山是灵鹫山,也不要轻视修行方法如乘羊。 嘲笑那些人四体投地,却枉然在三界中日日燃香。 如果说心生出心就是虚妄,那么无所执着又何须商量。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张萱的作品,通过佛教的视角表达了对修行和真理的深刻理解。诗中,“世尊原是丈人行”一句,既表达了对佛陀的尊敬,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认同。后文通过对“谤”、“幻身”、“乘”等佛教概念的运用,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真谛,即不应执着于外在形式,而应追求内心的清净与真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刻体悟。
张萱的其他作品
- 《 秋日园居口号六十章 》 —— [ 明 ] 张萱
- 《 吴用潜侍御招饮西畴观妓 》 —— [ 明 ] 张萱
- 《 寿区季方年兄八十有一 》 —— [ 明 ] 张萱
- 《 宝安老友正所麦君别余二十年远矣今岁八十有九过访小园投诗见赠时余买山之资久已洗橐坐客日散尊酒日空不能投其辖少酬其意因用其韵得一诗赆焉正所尝为余徵逐于少年场中忽尔相逢不胜苏子瞻浪花浮蕊之叹故稍及之 》 —— [ 明 ] 张萱
- 《 答沈华伯参军用来韵 》 —— [ 明 ] 张萱
- 《 丙子季春邑侯金公偕归善陆侯游罗浮余以瞽目地主不能从侍赋此呈之以见响往 》 —— [ 明 ] 张萱
- 《 辛未岁除冯无文客止园贻诗馈食余分杖头钱馈之用来韵对使赋答 》 —— [ 明 ] 张萱
- 《 赠冯慕冈华省衷何玉岘南还 》 —— [ 明 ] 张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