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安县夜归鹅池庄风雨骤至有作

候雁迷寒渚,昏鸦集驿亭。 故人江上别,风雨返柴荆。 楚些秋能赋,《巴歈》夜懒听。 蓬窗小儿女,相待一灯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候雁:随季节迁徙的雁。
  • 迷寒渚:在寒冷的水边迷路。
  • 昏鸦:傍晚的乌鸦。
  • 驿亭: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 柴荆:用柴木、荆条等做成的门,指简陋的居所。
  • 楚些:楚地的歌辞。
  • 《巴歈》:古代巴蜀地区的民歌。
  • 蓬窗:用蓬草编制的窗户,形容居所简陋。
  • 小儿女:指年幼的儿女。

翻译

候鸟雁在寒冷的水边迷失方向,傍晚的乌鸦聚集在驿站的亭子旁。 与故友在江边分别,风雨中我返回了简陋的家园。 楚地的歌辞我能在秋天吟咏,但巴蜀的民歌在夜晚我却懒得聆听。 简陋的窗户里,年幼的儿女们正等待着一盏青灯的温暖。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家的情景,通过候雁、昏鸦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氛围。诗中“故人江上别”一句,表达了诗人与故友分别的哀愁,而“风雨返柴荆”则进一步以风雨的艰辛来象征归途的不易。后两句通过对楚地歌辞和巴蜀民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文化情感与地域归属感。结尾的“蓬窗小儿女,相待一灯青”则温馨地描绘了家庭的温暖,与前面的孤寂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的依恋和对儿女的深情。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