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夜游太晖观呈忠教真人

碧天高处是三清,金作楼台□作城。 白鹿仙人秋弄笛,青牛道士夜吹笙。 惊残鹤梦江云冷,幻出松阴海月明。 欲写阴符寄幽事,山中老子有书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清:道教中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是道教的最高神祇。
  • 白鹿仙人:指仙人骑乘白鹿,象征着仙人的形象。
  • 青牛道士:指道士骑乘青牛,也是道教中的常见形象。
  • 阴符:道教中的一种符咒,具有神秘的力量。
  • 山中老子:指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常被描绘为隐居山中的智者。

翻译

在碧空高远之处,是三清尊神的居所,金光闪闪的楼台,如同城池一般。白鹿上的仙人在秋夜吹奏笛子,骑着青牛的道士则在夜晚吹响笙歌。笛声惊醒了沉睡的仙鹤,江边的云雾显得更加冷清,而幻化出的松树阴影下,海上的月光格外明亮。我想要写下神秘的阴符,记录下这些幽深的事物,山中的老子似乎也在欢迎我,带着他的书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超凡脱俗的道教仙境,通过“碧天”、“三清”、“金作楼台”等意象,展现了神秘而庄严的道教世界。诗中“白鹿仙人”与“青牛道士”的形象,增添了诗意的仙风道骨。后两句通过“鹤梦”、“江云”、“松阴”、“海月”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幽静氛围。结尾提及“阴符”与“山中老子”,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道教的神秘色彩。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