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贾傅庙
昔读《治安策》,今谒太傅祠。骨鲠有如此,英灵或在兹。
吊原宁无感,赋鵩终有疑。直士多放斥,佞人每高驰。
汉文称令主,逆耳犹见遗。如逢昏与暴,杀人固其宜。
湘江有流藻,可以荐明粢。褰帟拜遗像,流涕满裳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贾傅庙:指纪念贾谊的庙宇,贾谊曾被封为太傅。
- 《治安策》:贾谊所著的政治论文。
- 骨鲠(gǔ gěng):比喻刚直、坚贞。
- 英灵:指已故英雄的灵魂。
- 吊原:指悼念贾谊。
- 赋鵩(fù fú):指贾谊的《鵩鸟赋》,鵩是一种鸟,贾谊以此鸟自比,表达自己的不幸和忧国之情。
- 直士:正直的人。
- 放斥:放逐,排斥。
- 佞人(nìng rén):指奸佞之人,善于谄媚的人。
- 令主:贤明的君主。
- 逆耳:不顺耳,指忠言。
- 昏与暴:昏庸和残暴。
- 流藻(liú zǎo):水中的藻类,这里比喻美好的祭品。
- 荐明粢(jiàn míng zī):献上洁净的祭品。
- 褰帟(qiān yì):揭开帐幕。
- 遗像:指贾谊的画像或塑像。
翻译
昔日我读过《治安策》,今日来拜见太傅的祠堂。贾谊的刚直和坚贞如此显著,他的英灵或许就在这里。悼念贾谊怎能没有感慨,他的《鵩鸟赋》始终让人存疑。正直的人常常被放逐排斥,而奸佞之人却往往高升。汉文帝虽被称为贤明的君主,但忠言仍旧被遗漏。如果遇到昏庸和残暴的君主,杀人似乎也是理所当然。湘江中有美丽的藻类,可以作为洁净的祭品献上。我揭开帐幕,拜见贾谊的遗像,泪水沾满了衣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贾谊的敬仰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诗中,“骨鲠有如此,英灵或在兹”直接赞美了贾谊的刚直品格和其英灵的不朽。通过对比“直士多放斥,佞人每高驰”,诗人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最后,诗人以湘江的藻类作为祭品,表达了对贾谊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贾谊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