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刘伶台送丁掾之淮安
刘伶沛国人,独以好饮名。
每乘苍鹿车,出入携瓶罂。
结交嵇阮徒,陶然过平生。
妻言不足听,自谓能忘情。
常使荷锸随,已觉累尔形。
如何饮酒台,却在淮阴城。
千年土花白,尚疑垒曲成。
至今台下草,春风吹不醒。
君行戒晨装,淮泗千里程。
登台勿酹酒,当诵周觞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刘伶:西晋时期的名士,以嗜酒著称。
- 沛国:古地名,今江苏沛县一带。
- 苍鹿车:古代一种轻便的车,常用于形容隐士或放浪形骸之士的交通工具。
- 瓶罂:古代盛酒的器具。
- 嵇阮:指嵇康和阮籍,都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以放达不羁著称。
- 荷锸:扛着铁锹。
- 土花:指古墓或古建筑上的苔藓。
- 垒曲:指古代用于防御的土墙。
- 酹酒: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 周觞铭:指周代的酒器上的铭文,这里可能指饮酒时应有的节制和礼仪。
翻译
刘伶是沛国人,以嗜酒闻名。他常常乘坐苍鹿车,出入时随身携带酒瓶。他与嵇康、阮籍等放达之士结交,陶醉于这种生活方式,度过了他的一生。他的妻子的话他听不进去,认为自己能够超脱情感。他总是让人扛着铁锹跟随,已经意识到这会拖累自己的身体。为何他的饮酒台会在淮阴城呢?千年之后,台上的苔藓依然洁白,仿佛还能看到古代的土墙。直到今天,台下的草在春风中也吹不醒。你即将启程,淮泗之间有千里的路程。登上台时不要以酒祭奠,应当背诵周代的酒器铭文,提醒自己饮酒的节制和礼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刘伶的描绘,展现了其放浪形骸、嗜酒如命的生活态度。诗中不仅赞美了刘伶的个性,也通过对其饮酒台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最后,诗人提醒行者登台时不要酹酒,而应铭记古人的酒器铭文,体现了对饮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节制的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