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巾工李澹斋

· 徐贲
十年奔走风尘里,短发翛翛被双耳。 百回栉沐向朝阳,千度爬搔照秋水。 岁华冉冉逼我来,相对虽悲亦还喜。 翻思离乱眼中人,如此头颅能有几。 乃知鬓丝增老丑,逢人自觉吾形滓。 吾闻李翁解作巾,百钱买裹聊复尔。 旧藏白氎不易得,古制平头差可拟。 临风见影颇自整,只有羁人脱蓬累。 李翁李翁遗世者,萧然一屋吴兴市。 全家但食卖巾钱,能以此技代耘耔。 我因作诗贻李翁,愿翁子孙守翁技。 我今亦是织屦人,同与徜徉没馀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头发稀疏的样子。
  • 栉沐(zhì mù):梳洗。
  • 爬搔(pá sāo):抓挠。
  • 岁华(suì huá):岁月。
  • 鬓丝(bìn sī):鬓角的头发。
  • 形滓(xíng zǐ):形体污秽。
  • 白氎(bái dié):白色的细棉布。
  • 平头(píng tóu):指平顶的帽子。
  • 羁人(jī rén):旅人。
  • 蓬累(péng lèi):蓬草的累赘,比喻散乱的样子。
  • 耘耔(yún zǐ):耕种。

翻译

在风尘中奔波了十年,我的头发已经稀疏到能被双耳覆盖。 我无数次在朝阳下梳洗,秋水中抓挠。 岁月匆匆,逼近我,虽然面对它我感到悲伤,但也有喜悦。 回想起眼前离乱的人们,这样的头颅还能有几个。 于是我知道鬓角的头发增加了我的老丑,逢人自觉形体污秽。 我听说李翁擅长制作头巾,只需百钱就能买到。 我收藏的白色细棉布不易得,古制的平顶帽子勉强可以比拟。 临风见影,颇感自整,只有旅人能摆脱蓬草的累赘。 李翁是遗世独立的人,在吴兴市中有一间屋子。 全家只靠卖头巾的钱生活,能以此技艺代替耕种。 我因此作诗赠给李翁,愿翁的子孙能守住这技艺。 我现在也是织屦人,与翁一同徜徉,直到生命的尽头。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技艺传承的重视。诗中,“十年奔走风尘里”描绘了作者多年的奔波与辛劳,而“岁华冉冉逼我来”则抒发了对时光匆匆的无奈。通过对比自己的老态与李翁的技艺,作者表达了对技艺传承的期望,希望李翁的子孙能继承并守护这一技艺。最后,作者以“我今亦是织屦人”自比,表达了自己与李翁共同守护传统技艺的决心。

徐贲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