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府吴越两山亭

· 徐贲
长江接海门,一水限吴越。 两山郁相对,峰峦各罗列。 劲势争吐吞,蒸岚互出没。 尹君好游观,结亭山水窟。 阑干出层巅,细路萦百折。 崩石络垂萝,老树着栖鹘。 平生登临兴,尽为山水发。 不知尝瞻人,此地几征伐。 至今两山云,来往似奔突。 嗟余客江海,所历多奇绝。 何当上斯亭,长歌吊遗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门:指江河入海的地方。
  • 蒸岚:指山间的云雾。
  • 结亭:建造亭子。
  • 崩石:崩落的岩石。
  • 垂萝:垂挂的藤萝。
  • 栖鹘:栖息的鹰。
  • 征伐:征战讨伐。

翻译

长江与大海相连,一道水域分隔了吴越两地。两座山峰郁郁葱葱地对峙,山峦层叠排列。山势强劲,争相展现其雄伟,山间的云雾时隐时现。尹明府喜欢游览,于山水之间建了一座亭子。亭子的栏杆高耸于山巅,小路曲折环绕。崩落的岩石上垂挂着藤萝,老树上栖息着鹰。我平生喜欢登山临水,尽情抒发对山水的喜爱。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在这里征战讨伐。至今两座山的云雾,仿佛还在奔腾往来。我客居江海之间,所见所历都是奇绝的景色。何时能登上这座亭子,长歌一曲,缅怀那些逝去的英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长江与海门相接的壮阔景象,以及两山对峙的雄伟。通过对山势、云雾、亭台、小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诗中“不知尝瞻人,此地几征伐”一句,巧妙地引入了历史的沧桑,增添了诗的深度。结尾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亭子,以长歌缅怀英烈的情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敬仰。

徐贲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