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光侄诗韵

· 陈栎
误子穷途计已疏,择栖所恨匪冈梧。 酉申乞舍传书雁,庚癸呼驰汗血驹。 儒术谋身惭杜甫,老农请学合樊须。 细思金亦何劳跃,陶铸从诸天地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光侄:指陈栎的侄子,名光。
  • 诗韵:指按照特定的韵脚创作诗歌。
  • 穷途:困境,绝路。
  • 择栖:选择栖息之地。
  • 匪冈梧:不是高大的梧桐树,比喻没有找到好的依靠。
  • 酉申:地支中的酉和申,这里可能指时间或特定的日子。
  • 传书雁:传递书信的雁,比喻传递消息。
  • 庚癸:天干中的庚和癸,这里可能指时间或特定的日子。
  • 汗血驹:指辛勤工作的马,比喻辛勤努力。
  • 儒术:儒家学说。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以忧国忧民著称。
  • 老农:年老的农夫,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
  • 樊须:人名,可能是指某个农夫或普通百姓。
  • 陶铸:塑造,铸造。
  • 天地炉:比喻天地自然,万物在其中生成变化。

翻译

我误以为侄子在困境中的计策已经稀疏,选择栖息之地所遗憾的是并非高大的梧桐树。在酉申之日,传递书信的雁儿飞来,庚癸之时,辛勤的马儿奔驰呼唤。我惭愧于儒家的学问,无法像杜甫那样谋划自身,我这老农请求学习,应当像樊须那样。细细想来,金子又何必劳烦跳跃,一切的塑造和铸造都从属于天地的巨大熔炉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陈栎对侄子的一种教诲和自我反思。诗中,陈栎表达了对侄子选择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儒家学问的自我怀疑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杜甫和自己,以及对金子不必劳烦跳跃的比喻,陈栎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接受命运的哲学思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陈栎

元徽州休宁人,字寿翁。学宗朱熹。宋亡,隐居著书。仁宗延祐初,乡试中选,不赴礼部试,教授于家。性孝友,刚正,动中礼法,与人交,不以势合,不以利迁。善诱学者,谆谆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学者称定宇先生,晚称东阜老人。有《尚书集传纂疏》、《历代通略》、《勤有堂随录》和《定宇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