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陈栎
殿阁微凉迥,吹到敕书新。定知盘谷深处,草木焕精神。帝念水纹成吉,合得卷阿吉士,州政佐经纶。婉婉幕中画,行矣细敷陈。 负公望,行自此,列朝绅。志伊所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家有青毡钧轴,□□□□□□,振武接芳尘。自秉浮溪笔,昼绣记逢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iǒng):远,这里指远离尘嚣的清凉。
  • 敕书:皇帝的诏书。
  • :焕发,光彩照人。
  • 经纶:原指整理过的蚕丝,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
  • 婉婉:温和而美好。
  • 敷陈:陈述,详细说明。
  • 朝绅:朝廷的官员。
  • 志伊:志向远大。
  • 斯道觉斯民:用这种道义来觉悟民众。
  • 青毡钧轴:青毡指清贫,钧轴比喻重要的职位。
  • 浮溪:指清澈的溪水,比喻清廉。
  • 昼绣:白天刺绣,比喻勤劳。

翻译

宫殿阁楼中微风带来远方的清凉,吹来了皇帝的新诏书。可以想象,在那盘谷的深处,草木都焕发出新的精神。皇帝考虑到水纹的吉祥,应当选拔贤士,辅助治理州政。温和美好的策略在幕府中制定,即将详细陈述。

肩负着公众的期望,从此位列朝廷官员。志向远大,要用这种道义来觉悟民众。家境虽然清贫,但有着重要的职位,继承前人的荣耀。自从拿起浮溪的笔,白天勤劳地刺绣,记录着这个时代的遭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接到皇帝诏书后的心情与抱负。通过“殿阁微凉迥”和“草木焕精神”等意象,表达了清凉宁静的环境与内心的振奋。诗中“志伊所志,将以斯道觉斯民”展现了其高尚的志向和为民服务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清廉政治和勤劳治国的向往。

陈栎

元徽州休宁人,字寿翁。学宗朱熹。宋亡,隐居著书。仁宗延祐初,乡试中选,不赴礼部试,教授于家。性孝友,刚正,动中礼法,与人交,不以势合,不以利迁。善诱学者,谆谆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学者称定宇先生,晚称东阜老人。有《尚书集传纂疏》、《历代通略》、《勤有堂随录》和《定宇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