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

· 陈栎
昆虫已是蛰藏时,猎骑纷纭绕翠微。 勿谓火攻为下策,略同兵战寓危机。 仁心谁去网三面,杀气似环城四围。 乾豆元来因报本,充庖岂但爱鲜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虫:指各种小虫。
  • 蛰藏:(zhé cáng) 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 猎骑:指打猎的马队。
  • 翠微:(cuì wēi) 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 火攻:用火攻击敌人的战术。
  • 下策:不高明的计策或办法。
  • 兵战:军事战争。
  • :包含。
  • 危机:潜在的危险或困难。
  • 仁心:仁爱之心。
  • 网三面:比喻设下圈套或陷阱。
  • 杀气:指杀伐的气氛或气势。
  • 环城四围:围绕城池四周。
  • 乾豆:(qián dòu) 古代祭祀时用的豆,这里指祭祀。
  • 报本:报答本源,指报答祖先或神灵。
  • 充庖:(chōng páo) 指充作厨房的食材。
  • 鲜肥:新鲜肥美的食物。

翻译

昆虫们已经到了冬眠的时候,猎人们的马队纷纷绕着青翠的山腰。不要说用火攻击是下策,这和军事战争中蕴含的危机有些相似。谁会用仁爱之心去设下圈套,杀伐之气似乎围绕着城池四周。祭祀用的豆子原本是为了报答祖先,而充作厨房的食材难道只是因为喜爱新鲜肥美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围猎的场景,探讨了战争与狩猎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道德考量。诗中“火攻”与“兵战”相提并论,暗示了狩猎与战争在策略上的共通之处。同时,通过“仁心”与“杀气”的对比,诗人提出了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即在追求生存和享受的同时,不应忘记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传统的敬畏。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祭祀的意义,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报答祖先和神灵,以及在享受美食时应有的节制和感恩。

陈栎

元徽州休宁人,字寿翁。学宗朱熹。宋亡,隐居著书。仁宗延祐初,乡试中选,不赴礼部试,教授于家。性孝友,刚正,动中礼法,与人交,不以势合,不以利迁。善诱学者,谆谆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学者称定宇先生,晚称东阜老人。有《尚书集传纂疏》、《历代通略》、《勤有堂随录》和《定宇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