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点易窗道人苏门遗啸

· 陈杰
书来草木吾臭味,诗有胆气非黄冠。 清溪研露一双鹤,苏门啸空千仞鸾。 愁连青燐引觞醉,愤入白虹提剑看。 谁识道人心最苦,半坛霜月夜漫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臭味:气味,这里指志趣、情趣。
  • 黄冠:道士的冠帽,也借指道士。
  • 清溪研露:指清晨的溪水边,研磨墨汁。
  • 苏门啸:指在苏门山(今河南辉县)的啸声,古人认为啸声能通达天地,表达心志。
  • 青燐:指磷火,古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常与死亡、忧愁相关联。
  • 白虹:指剑光,古人认为剑光如虹,象征英勇和正义。
  • 半坛霜月:指半坛酒和霜降时的月光,形容夜晚的凄凉。

翻译

你的书信中草木的气息与我志趣相投,你的诗中有着不凡的胆识,不是普通道士所能比拟。清晨的溪水边,研磨墨汁时,一双鹤在旁静立,苏门山的啸声回荡,仿佛千仞之上的鸾鸟在鸣叫。忧愁如同青色的磷火,引我举杯痛饮,愤怒如同白色的剑光,让我提剑凝视。有谁能够理解道人内心的最深痛苦,半坛酒与霜降的月光下,长夜漫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草木、诗胆、鹤、鸾等意象,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志趣。诗中“青燼引觞醉”与“白虹提剑看”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作者的忧愁与愤怒,也体现了其不屈的精神。结尾的“半坛霜月夜漫漫”则深化了道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展现了元代诗人陈杰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陈杰

陈杰,字焘父,洪州丰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授赣州簿。历知江陵县,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兼制置司参谋。据集中诗篇,知其还做过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隐居东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补》),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四卷。清同治《丰城县志》卷一六有传。 陈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