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鸥得苗字

· 徐贲
下上及流潮,寻盟不待招。 群飞分屿色,独宿隐蒲苗。 晴影沉江小,春声泛渚遥。 自嗟江海客,短发共萧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咏鸥得苗字:这是一首以鸥鸟为主题的诗,其中“得苗字”可能是指诗人在创作时得到了“苗”字的灵感。
  • 徐贲:元代诗人。
  • 下上及流潮:指鸥鸟上下飞翔,触及流动的潮水。
  • 寻盟不待招:寻找伴侣不需要等待召唤。
  • 群飞分屿色:成群飞翔的鸥鸟在岛屿间分隔出不同的色彩。
  • 独宿隐蒲苗:单独栖息时隐藏在蒲草的苗中。
  • 晴影沉江小:晴天时鸥鸟的影子在江面上显得很小。
  • 春声泛渚遥:春天的声音在水中沙洲上回荡,显得遥远。
  • 自嗟江海客:诗人自叹是漂泊在江海之间的旅人。
  • 短发共萧萧:形容诗人的短发与萧瑟的风声相呼应。

翻译

鸥鸟上下飞翔触及流动的潮水,寻找伴侣无需等待召唤。它们成群飞翔,在岛屿间分隔出不同的色彩,单独栖息时则隐藏在蒲草的苗中。晴天时,鸥鸟的影子在江面上显得很小,春天的声音在水中沙洲上回荡,显得遥远。诗人自叹是漂泊在江海之间的旅人,他的短发与萧瑟的风声相呼应。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鸥鸟的飞翔和栖息,展现了江海间的自然景象。诗中“下上及流潮”、“群飞分屿色”等句生动描绘了鸥鸟的动态和周围环境的色彩。后两句“自嗟江海客,短发共萧萧”则抒发了诗人作为漂泊者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徐贲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