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牛进士冯明府宿遂初庵得心字
山中因访古,方外遂幽寻。
曲径缘回涧,高标出乱岑。
舍舟留北渚,借屐过东林。
野色兼寒色,云阴助夕阴。
烟波皆客意,猿鸟共閒心。
风引虚林磬,泉流别院琴。
褰帷萝蔓入,扫壁土苔侵。
花韵空禅性,松声学梵音。
翻经仍用贝,布地不须金。
小舞阶前鹤,微鸣柳外禽。
鸦昏争乱集,蛩冷罢孤吟。
树影分邻屋,秋声急暮砧。
平芜供远望,密雨值登临。
景胜驱尘想,形忘浃素襟。
几筵寒阁静,灯烛夜窗深。
旨蓄僧开供,芳醪客自斟。
黄柑来野市,紫蟹出溪浔。
契合元非旧,情亲已独钦。
知师甘寂静,愧我叹浮沉。
明日天边去,何时重盍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外:指世俗之外,这里指僧侣或道士的居所。
- 幽寻:幽静地寻访。
- 曲径:弯曲的小路。
- 回涧:回旋的山涧。
- 高标:高耸的标志物,这里指山峰。
- 乱岑:错落的山峰。
- 北渚:北边的水边。
- 借屐:借用木屐,指步行。
- 东林:东边的树林。
- 褰帷:撩起帷幕。
- 萝蔓:藤萝蔓生。
- 扫壁:扫除墙壁上的尘土。
- 土苔:泥土上的苔藓。
- 梵音:佛教音乐。
- 翻经:翻阅佛经。
- 贝:贝叶,古代用来书写佛经的材料。
- 布地:铺地。
- 旨蓄:美味的食物。
- 芳醪:美酒。
- 紫蟹:紫色的螃蟹。
- 溪浔:溪边。
- 契合:心灵相通。
- 浮沉: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
- 盍簪:聚会。
翻译
在山中寻访古迹,特意探访了僧侣的幽静居所。弯曲的小路沿着回旋的山涧,高耸的山峰在错落中显现。留下船只,步行过北边的水边,借用木屐穿过东边的树林。野外的景色与寒意交织,云层加深了傍晚的阴暗。烟波中尽是旅人的思绪,猿鸟共享着宁静的心境。风中传来虚幻的林中钟声,泉水流淌,仿佛别院的琴声。撩起帷幕,藤萝蔓生,扫除墙壁上的土苔。花的韵味空灵如禅,松声学着梵音。翻阅佛经仍使用贝叶,铺地无需金子。小鹤在阶前轻舞,柳外的禽鸟微鸣。乌鸦在黄昏争相乱飞,蟋蟀在冷寂中停止了独吟。树影分隔了邻屋,秋声急促地伴随着傍晚的砧声。平坦的草地供人远望,密雨中正值登临。景色胜过驱散尘世的思绪,形体忘却,心灵深感舒畅。寒阁中的几筵静谧,灯烛在夜窗中深深燃烧。美味的食物由僧侣开供,美酒客人自斟。黄柑来自野市,紫蟹出自溪边。心灵相通并非旧识,情感亲厚已独自钦佩。知道师父甘于寂静,愧叹自己的人生起伏。明日将远赴天边,何时能再相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寻访古迹和僧侣居所的经历,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曲径、回涧、高标、乱岑等,构建了一个幽静而深远的山林世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诗的结尾流露出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增添了一丝淡淡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