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歌行

有父有父溪村居,苍颜白发七尺躯。醉时高歌乐疏旷,家无担石常晏如。 东邻西舍邀即去,不复晚景悲桑榆。有儿流落在天末,未得归隐同樵渔。 呜呼一歌兮重长叹,遥望家书寄回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颜白发:指年老,面容苍老,头发花白。
  • 七尺躯:指成年男子的身躯,七尺大约相当于现代的1.68米左右。
  • 疏旷:指心情开朗,不拘小节。
  • 担石:古代计量单位,担为一百斤,石为十斗,这里指家产不多。
  • 晏如:平静安逸的样子。
  • 桑榆:比喻晚年。
  • 天末:指极远的地方。
  • 樵渔:指打柴和捕鱼,这里泛指隐居生活。

翻译

我的父亲居住在溪边的村庄,面容苍老,头发花白,身躯高大。他醉酒后高声歌唱,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家中虽无丰厚的财产,却过得平静安逸。他常常被东邻西舍邀请去做客,不再为晚年的时光感到悲伤。我的儿子流落在遥远的地方,未能与我一同归隐,过上打柴捕鱼的隐居生活。唉,我唱起这首歌,重重地叹息,远望着家书,希望它能随着回飞的雁群寄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老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通过“苍颜白发”和“七尺躯”的描写,展现了老者的形象;而“醉时高歌乐疏旷”和“家无担石常晏如”则传达了他豁达乐观、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诗中“东邻西舍邀即去,不复晚景悲桑榆”进一步表现了老者与邻里的和睦关系以及他对晚年的积极态度。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儿子的思念,以及对家书的期盼,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