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 西山
崇峦雨过碧瑶光。花木递幽香。青冥杳霭无尘到,比龙宫、分外清凉。霁景一楼苍翠。薰风满壑笙簧。
不妨终日此徜徉。宇宙总俳场。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崇峦(chóng luán):高大的山峦。
- 碧瑶光:形容山峦经过雨后呈现出的青绿色的美丽光泽 ,如同美玉散发的光芒。
- 杳霭(yǎo ǎi):云雾缥缈的样子。
- 青冥:指天空,这里用来表示山间高远、深邃的地方。
- 霁景(jì jǐng):雨后晴朗的景色。
- 薰风:和暖的南风。
- 笙簧:笙中有弹性的金属发声薄片,这里比喻风声如同笙簧演奏出的美妙乐音。
- 徜徉(cháng yáng):自由自在地徘徊、漫步。
- 俳场(pái chǎng ): 指戏台,这里用来比喻世界就像一个大的戏台。
- 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敬神。
- 树杪(shù miǎo):树梢。
翻译
高大的山峦在雨后闪耀着青绿色如美玉般的光泽,花木依次散发着清幽的香气。高远深邃之处云雾缥缈,没有一丝尘埃,比那龙宫还要格外清凉。雨后初晴,整座楼阁都笼罩在一片苍翠之中。和暖的南风在山谷间吹拂,发出如同笙簧奏出的美妙乐音。 不妨一整天都在这里自由自在地漫步,这天地就像是一个大的戏台。当年在石边试剑的人如今在哪里呢?眼前只有荒凉的烟雾和蔓延的野草,一片迷茫。还是好好地将杯中芬芳的美酒洒在地上祭奠吧,再留住些许树梢上将要落下的斜阳。
赏析
这首《风入松·西山》是秦观的佳作。上阕开篇通过描绘雨后山峦的光泽、花木的幽香,以及山间高远深邃之地的清凉,构建出一幅清新静谧且充满美感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西山之清幽。“霁景一楼苍翠,薰风满壑笙簧”更是细腻展现了雨后天晴的美景与宜人的风声,富有画面感与音乐美。 下阕作者思绪从眼前美景转向对历史的探寻与感慨。以“宇宙总俳场”将天地比作戏台,写出一种世事变幻、人生如戏的感慨。“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追寻中,增添了沧桑之感,让人对岁月流转、人事消散的无奈有了深刻体验。最后“好酹杯中芳酒,少留树杪斜阳”两句,通过洒酒祭奠与挽留斜阳的行为,传达出作者对时光的眷恋以及希望在这片刻美好中得到慰藉的心境。整首词情景交融,借景抒怀,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有深沉的历史感喟和人生思考,体现了秦观词清新自然又富有意蕴的风格特色 。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