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解组: 解下印绶(shòu),即辞去官职。组,系印的丝带。
- 炎凉:比喻人情的亲疏冷暖。
- 檀槽:指檀木制成的琵琶、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格子。这里代指弦乐器弹奏发出的热闹声音 。
- 桦烛:用桦木皮卷成的烛。
- 浅量:酒量小。
- 非才:自谦没有才能。
- 耽耽: 威严的样子(dān dān)。
- 锁北冈:北冈被锁住。
翻译
辞官回来后道德声誉更加显扬,安坐看世间万物自在地经历炎凉变幻。在卷帘的堂上,乐器弹奏热闹非凡,在林间送别客人时,桦木皮所制蜡烛散发着香气。我酒量浅小,面对美酒已经发愁胆怯,自感才能欠缺,仍觉得和诗之事很是繁忙。是什么人贪图佩戴那黄金印绶,让千柱的豪宅威严地盘踞在北冈。
赏析
这首诗苏轼在与景纯相互唱和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志与感慨。开篇写解组归来,体现出诗人超脱官场后的一种豁达与自在,看到世间百态、人情冷暖的淡然态度。“捲帘堂上”“送客林间”描绘出生活既有热闹的一面,也有清幽的一刻,生动展现了归隐生活丰富多彩。“浅量”和“非才”两句以自谦之词,将自身面对饮酒和写诗时的状态写出,体现出谦逊又真诚的态度。尾联则通过对贪图名利富贵者的疑问,与诗人自身的洒脱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出他不爱慕功利,追求自由洒脱生活的高洁心境 。整首诗风格洒脱,情感复杂且细腻,展现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观。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和人回文五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送家退翁知怀安军 》 —— [ 宋 ] 苏轼
- 《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 》 —— [ 宋 ] 苏轼
- 《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日,先君忌日也。乃手写宝积献盖颂佛一偈,以赠长老仙公。仙公抚掌笑曰:“昨夜梦宝盖飞下,着处辄出火,岂此祥乎?”乃作是诗,院有蜀僧宣逮事讷长老识先君云 》 —— [ 宋 ] 苏轼
- 《 醉落魄 · 述怀 》 —— [ 宋 ] 苏轼
- 《 东坡八首,并叙 》 —— [ 宋 ] 苏轼
- 《 浣溪沙 》 —— [ 宋 ] 苏轼
- 《 庐山二胜,并叙开先漱玉亭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