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章默,并叙
章子亲未葬,馀生抱羸疾。
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茵席。
前年黑花生,今岁白发出。
身随日月逝,恨与天地毕。
愿求不毛田,亲筑长夜室。
难从王孙裸,未忍夏后堲。
五陵多豪士,百万付一掷。
心知义财难,甘就贫友乞。
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
此志苟朝遂,夕死真不戚。
誓求无生理,不践有为迹。
弃身尸陀林,乌鸢任狼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羸疾:léi jí,瘦弱有病。
- 茵席:褥垫、草席。
- 堲:jì,用土堵塞。
翻译
章子亲人还未安葬,余生又身患瘦弱疾病。白天吟诗让邻里哽咽,夜晚泪水浸湿了茵席。前年头发还乌黑,今年就已长出白发。身子随着日月流逝,遗恨与天地同存。希望求得不长草木的田地,亲自修筑长夜中的墓室。难以跟从王孙裸身入葬,也不忍心像夏后那样用土堵塞墓穴。五陵多有豪迈之士,百万钱财也可一掷。心里明知合乎义的钱财很难得,甘愿向贫穷的朋友乞求。不推辞哪怕如毛发粟粒般的施舍,行为自然能如丘山般积累。这个志向如果早晨实现,晚上死去真的也不会忧伤。发誓追求没有生的道理,不践行有为之事的踪迹。抛弃身体在尸陀林,任由乌鸦老鹰随意践踏。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章默的深切同情与理解。诗中描述了章默因亲未葬而陷入的痛苦与困境,他身心交瘁,生活困苦却又有着坚定的志向,想要为亲人妥善安葬。通过对他现状的描写,如“朝吟噎邻里,夜泪腐茵席”“前年黑花生,今岁白发出”等,生动展现了他的悲哀与无奈。诗中还对比了五陵豪士的一掷千金,突出章默对义财的态度,以及他虽贫却坚守道义。最后表达了章默追求超脱世俗的决心和对生死的豁达态度。整首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平实,展现了苏轼对朋友处境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独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