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注释
- 江山虽有馀:意思是江山风景很多。有馀,富足、充裕。
- 亭榭苦难稳:修建亭榭难以有很好的位置。亭榭(tíng xiè),亭子、榭台,供人游赏歇脚的建筑;稳,稳妥合适。
- 登临不得要:登临时如果不得要领。登临,登山临水,游览;要,要领、关键。
- 万象各偃蹇:所见万物就好像各自行事、不配合。万象,万事万物;偃蹇(yǎn jiǎn),不顺利或傲慢等义,此处形容景物好像不顺畅、不配合。
- 天公争向背:老天似乎有意让这里的景色巧妙布局。向背,面向和背向。
- 诗眼巧增损:诗中精彩的地方像是刻意增减妙化而成 。诗眼,诗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增损,增加和减少,此处有巧妙调整之意。
- 路穷朱栏出:走到路的尽头红色栏杆出现。路穷,路的尽头;朱栏,红色的栏杆。
- 山破石壁很:此句描绘山与石壁在视野中延伸的样子。“很”通“垠”,边际、界限。山破石壁很意思是山似乎冲破了石壁的边际。
- 海门浸坤轴:海门的潮水似乎浸泡着大地的轴基。海门,海口;坤轴,古人认为大地有轴,坤轴指地轴。
- 湖尾抱云巘:湖的尽头环抱着云雾缭绕的山峰。湖尾,湖的尽头;云巘(yún yǎn),云雾缭绕的山峰。
- 葱葱城郭丽:郁郁葱葱的城郭十分美丽。葱葱,草木茂盛的样子;城郭,内城和外城,此处泛指城市。
- 淡淡烟村远:淡淡的烟雾使村落显得遥远。烟村,烟雾笼罩的村庄。
- 雄观快新获:气势雄伟的景观让人有新发现的快感。雄观,雄伟壮观的景象;快,快意、感到痛快 。
- 微景收昔遁:那些细微的景色把以往隐蔽不见的景致都收拢来。微景,细小的景色;昔遁,过去隐藏未被发现的。
- 道人真古人:指僧清顺有古人的风范。道人,这里指僧清顺;古人,古代有高尚品德、风度的人。
- 啸咏慕嵇、阮:清顺的吟唱和长啸追慕嵇康、阮籍。啸咏,吟啸歌咏;嵇、阮:嵇康和阮籍,魏晋时期的名士,常借诗酒、吟啸表达情怀。
- 空斋卧蒲褐:在空荡的斋房中穿着蒲草编织的衣服和褐色粗布衣服卧着。空斋,空荡荡的僧房;蒲褐,蒲草编织的衣服和褐色粗布衣服。
- 芒屦每自捆:经常自己编织草鞋。芒屦(máng jù),草鞋;捆,编织。
- 乞与供诗本:上天赐予他作为写诗的素材。乞与,赐予;诗本,写诗的素材。
- 荒涩旋锄垦:像荒芜生硬的土地需要赶紧耕种开垦一样。荒涩,荒芜而不流畅;旋,马上、立刻;锄垦,耕种开垦。
- 咀嚼废朝饭:品味诗句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咀嚼,本指用牙齿咬碎,此处指反复品味;废,荒废、顾不上。
翻译
江山的美景虽然十分丰富,但是修建亭榭却很难选到一个安稳妥帖的好位置。如果登山临水没有把握要领,那看到的万事万物都好像不怎么配合。可惜啊垂云轩,在此地出现得如此之晚。老天似乎是有意地让这里的景色布局巧妙,那些诗中的精彩之处就像是刻意增减妙化出来的。走到道路的尽头,红色的栏杆突然出现,山峦似乎冲破了石壁的边际。海门的潮水仿佛浸泡着大地的轴基,湖的尽头环抱着云雾缭绕的山峰。郁郁葱葱的城郭十分秀丽,淡淡的烟雾让远方的村落若隐若现。一群群的鸟鹊飞离,一个个渔樵归来。气势雄伟的景观令人有新发现的畅快之感,那些细微的景致仿佛收拢了过去隐藏不见的美景。清顺这人真有古人的风范,他的吟啸歌咏追慕着嵇康和阮籍。他常独自在空荡荡的僧房里,卧着时穿着蒲草编织的衣服与褐色的粗布衣服,还经常自己编织草鞋。上天怜悯诗人清顺的贫苦,赐予他各种景色作为写诗的素材。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诗了,思维如荒芜生硬的土地,赶快要开垦起来。我要跟着你寻求那些美妙的诗句,反复品味得连早饭都顾不上吃。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僧清顺新建成的垂云亭而作。诗的开篇从江山与亭榭的关系说起,引出垂云亭选址不易这一话题。“天公争向背,诗眼巧增损”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强调此地景色是上天巧妙安排,恰似精心雕琢的诗眼。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垂云亭周边景色,从“路穷朱栏出”写起,依次展现了山、海门、湖尾、城郭、烟村、鸟鹊、渔樵等景象,有远景有近景,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宏大而丰富的画卷,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景色的壮美与秀丽。
后半部分诗人由景及人,描绘了清顺的生活与人格。将清顺比作古人,吟诗啸歌有嵇康、阮籍之风,又写他生活简朴,“空斋卧蒲褐,芒屦每自捆”,凸显其淡泊宁静的心境。诗人认为上天怜悯清顺贫穷,赐予他写诗素材,而自己久未作诗,要从清顺这里觅求佳句,“咀嚼废朝饭”更是生动表现出对清顺诗作的欣赏与沉迷 。整首诗既描绘景致美妙,又塑造出清顺这一高士形象,景、人交相辉映,字里行间也体现出苏轼豪迈洒脱的诗风与对友人的赞叹。

苏轼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卜算子 · 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 —— [ 宋 ] 苏轼
- 《 襄阳古乐府三首野鹰来 》 —— [ 宋 ] 苏轼
- 《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 —— [ 宋 ] 苏轼
- 《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 》 —— [ 宋 ] 苏轼
- 《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梅花二首 》 —— [ 宋 ] 苏轼
- 《 雪斋 》 —— [ 宋 ] 苏轼
- 《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