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妙高台
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雪峰自孤起。
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
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
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
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 蓬莱: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山,象征仙境。
- 弱水:古代神话中的河流,据说其水轻而不能承载舟船,形容极远或艰难的行程。
- 金山:此处指江苏镇江的金山寺,是苏轼贬谪期间常游之地。
- 妙高台:金山寺内的一个著名景点。
- 比丘:佛教用语,指和尚。
- 碧眼:形容眼睛明亮,此处可能指僧人的修行有成。
- 巉巉:形容山石陡峭的样子。
- 机锋:禅宗术语,指禅师的智慧和言辞的锐利。
- 偈:佛教中的唱颂词或短诗。
- 德云:可能是某位高僧的名字,但具体未详。
- 长生:追求永恒的生命。
- 不死: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翻译
我想要乘坐飞车,向东去拜访那位住在赤松山的仙人。 虽然蓬莱仙山遥不可及,那里的路程比三万里的弱水还要遥远。 还是选择去金山吧,那里有清风轻轻吹拂,航行只需半帆便能抵达。 金山寺里有座妙高台,四周雪峰独立,景象壮观。 抬头望去,仿佛没有路径可循,谁能相信它平坦如砥砺? 台中的老和尚,碧绿的眼睛映照着窗户,显得超凡脱俗。 他的骨骼如玉般清冷,牙齿似乎都能感受到寒霜的气息。 他的智慧深邃,言语犀利,不可轻易触及,他的禅偈如同翻腾的江水。 何必去寻找德云那样的高僧?眼前这位和尚就是典范。 现在我还没时间追求长生不老,不如先学习如何达到不死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寓言式地表达了他对道教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佛教禅意的理解。他以访仙的想象为引,赞美了金山寺的自然美景和寺内禅师的修为。妙高台的神秘与险峻,象征着修行的不易与超脱的境界。诗人并未完全沉溺于追求长生,而是认识到即使无法长生,也能通过佛法学习达到“不死”的精神境界。整首诗寓教于乐,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