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博见示石炭诗,有「铸剑斩佞臣」之句,次韵答之

· 苏轼
楚山铁炭皆奇物,知君欲斫奸邪窟。 属镂无眼不识人,楚国何曾斩无极。 玉川狂直古遗民,救月裁诗语最真。 千里妖蟆一寸铁,地上空愁虮虱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田国博:指田况,北宋官员,与苏轼交好。
  • 石炭诗:可能是指田国博写的一首关于石炭(煤炭)的诗。
  • 铸剑斩佞臣:暗指用剑除掉邪恶的权臣。
  • 属镂:古代宝剑名,此处代指利剑。
  • 无眼:形容剑的锋利,无坚不摧。
  • 无极:原意为无穷尽,这里借指极恶之人。
  • 玉川狂直:指唐代诗人卢仝,以其狂放正直著称,苏轼自比。
  • 遗民:古代指不在当权者统治下的人民,此处指保持独立人格的人。
  • 救月:出自卢仝诗,比喻拯救国家或纠正时弊。
  • 虮虱臣:小人,比喻微不足道、卑劣的臣子。

翻译

楚地的铁和炭都是稀世珍品,我知道你想用它们去挖掘那些奸邪小人的巢穴。 即使再锋利的宝剑属镂也无法识别所有坏人,楚国历史上又哪有彻底铲除邪恶的例子呢? 你是像玉川卢仝那样的狂放正直的古人遗风,你的诗作就像拯救月亮般直接犀利。 千里之外的邪恶势力,只需一寸铁,就足以让地面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担忧。

赏析

苏轼以田国博的石炭诗为契机,回应了他的朋友,诗中寓言深刻,既有对田国博志向的赞赏,也借古喻今,表达了对清除社会奸邪的期待。他以属镂剑象征正义的力量,暗示了对公正清廉的追求。同时,他还以自己和卢仝的狂直形象自比,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决心,以及对友人诗才的肯定。整首诗语言犀利,意境生动,展现了苏轼的豪放才情和深沉的政治抱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