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夜读朱博士诗
病眼乱灯火,细书数尘沙。
君诗如秋露,净我空中花。
古语多妙寄,可识不可誇。
巧笑在頩颊,哀音馀掺挝。
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
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
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病眼乱灯火:“病眼”指生病导致视力不佳;“乱灯火”意思是因眼睛不适看灯火觉得杂乱。
- 细书数尘沙:“细书”指字体细小的文字,“数尘沙”形容看那些细小文字如同数尘沙一般吃力。
- 君诗如秋露:“君诗”指朱博士的诗;“秋露”秋天的露水,比喻清新纯净。
- 净我空中花:“空中花”佛学术语,指眼睛昏花时看到虚幻的花影,这里比喻眼中模糊杂乱的景象,“净”使……干净,意即朱博士的诗能使诗人眼中杂乱景象变得清净。
- 妙寄:巧妙的寄托,指诗句蕴含深刻巧妙的情感或者道理。
- 可识不可誇:“识”领悟、明白;“誇”同“夸”,夸赞,意即对这些诗句的妙处自己明白就好,无需过度夸赞宣扬 。
- 頩(pīng)颊: 指脸颊。
- 掺挝(càn zhuā): 古代一种鼓曲 ,此处“哀音馀掺挝”意思是哀婉的音乐如同掺挝曲。
- 曾坑:地名,在福建建安(今建瓯),是当时名茶产地,“曾坑一掬春”指曾坑产出的一小捧春茶。
- 紫饼:指茶饼,因茶饼颜色紫黑,所以称紫饼。
- 悬知:料想、预知。
- 崎岖烂石上:指茶树生长在地势不平且多乱石的地方。
- 缄封勿浪出:“缄封”密封;“浪出”随便拿出,意即把茶密封好不要随便拿出来。
- 汤老:煮茶的水烧开过度。
- 客未嘉:客人会不满意。
翻译
生病之后眼睛昏花看那灯火都觉得杂乱无章,看那小字如同数尘沙般费劲吃力。您的诗就好像秋天纯净的露水,让我眼中本如虚幻花影般的杂乱得以清净。古老的文辞诗句常常有着巧妙深刻的情感寄托,其中的精妙自己心里明白就好,实在不必到处宣扬夸赞。巧笑绽放在脸颊之上,那哀婉的音乐如同击鼓时悠扬的掺挝曲。曾坑产出的一小捧春茶,制成的紫饼能供应给千家万户。料想那些富贵人家的公子哥,醉眼朦胧哪懂得真正的好茶。这珍贵的茶叶可是出自崎岖不平又多乱石的地方,好不容易长出这一寸嫩芽。所以要把这茶叶密封好,可不能随便拿出来,如果煮茶的水老了,泡出来的茶客人也不会满意啊 。
赏析
这首诗分为几个层次,既写了诗人病中状态,又表达对朱博士诗的赞誉。开篇“病眼乱灯火,细书数尘沙”生动描绘出诗人病中视力衰退,视物艰难的窘迫场景,给人以直观感受。接着将朱博士的诗比作“秋露”,能洗净自己眼中的“空中花”,形象地写出诗歌超凡脱俗、清新自然,给诗人带来心灵上的慰藉与滋养。“古语多妙寄”几句阐述对诗歌妙处的理解,见解独到,展现出苏轼对诗歌内涵的深刻把握。后半部分从诗转入写茶,通过“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描述茶的珍贵与产量,“悬知贵公子,醉眼无真茶”以贵公子不懂真茶,衬托出真正好茶需懂茶之人品鉴。“崎岖烂石上,得此一寸芽”写茶的生长不易,更显其可贵。最后“缄封勿浪出,汤老客未嘉”又从实用角度提醒珍惜好茶,煮茶要掌握好火候。整首诗内容丰富,从自身病中情状到友人诗篇,进而联想到茶事,看似段落交错,实则围绕着心灵的感悟与生活品味展开,体现苏轼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细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