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 苏轼
孤臣南游堕黄菅,君亦何事来牧蛮。 舣舟蜑户龙冈窟,置酒椰叶桄榔间。 高谈已笑衰语陋,杰句尤觉清诗孱。 博罗小县僧舍古,我不忍去君忘还。 君应回望秦与楚,梦涉汉水愁秦关。 我亦坐念高安客,神游黄蘖参洞山。 何时旷荡洗瑕谪,与君归驾相追攀。 梨花寒食隔江路,两山遥对双烟鬟。 归耕不用一钱物,惟要两脚飞孱颜。 玉床丹镞记分我,助我金鼎光斓斑。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臣:臣子自谦之称,受疏远而孤立的臣子,诗人在此指自己。
  • 堕黄菅(jiān):陷入艰难困厄境地。黄菅,草名。
  • 牧蛮:到南方蛮荒之地任职。
  • 舣(yǐ)舟:使船靠岸。
  • 蜑(dàn)户: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以船为家,从事渔业、航海业。
  • 桄榔(guāng láng) :乔木名。羽状复叶,果实倒卵形,有辣味。
  • 孱(chán):弱小、低劣、浅陋,这里指作品浅陋。
  • 秦与楚:指代中原地区。
  • 高安客:指作者的弟弟苏辙等人,当时苏辙贬官居高安 。
  • 黄蘖(niè)洞山 :均为山名,在江西宜丰、高安等地,是禅宗著名道场。
  • 旷荡:指朝廷宽大赦免。
  • 瑕谪:过失与贬谪。
  • 孱颜(chán yán):参差不齐貌,这里形容山势险峻。
  • 玉床丹镞(zú) :道教中认为的仙物。丹镞,炼丹用的药物。
  • 金鼎:炼丹的鼎炉。

翻译

我这个孤苦之臣南来陷入艰难之境,你又为什么来这蛮荒之地任职呢?把船停靠在蜑户居住的龙冈洞窟旁,在椰叶和桄榔树间摆开酒席。我们高谈阔论,我那些衰老浅薄的话语已让人笑话,你的杰出诗句更让我的清新诗作显得浅陋。博罗这个小县城里僧舍古老,我实在不忍心离去,而你竟流连忘返。你回首北望中原,梦中渡过汉水也会为秦关而发愁。我也因思念在高安的亲人,心神已游到黄蘖山、洞山去会他们。什么时候朝廷能宽大赦免我们的过错和贬谪,与你一同驾车回去紧紧相随。寒食节时梨花盛开,隔江的道路两旁,两座青山遥遥相对,宛如美女头上的双鬟。归乡耕地不需要什么钱财物资,只需要凭借双脚走遍那险峻的山峦。如果找到玉床、丹镞那样的仙物记得分我一份,来助我鼎炉中的丹药放出绚烂光彩。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表兄时所作。开篇以自身的艰难处境引出表兄来蛮荒任职的疑问,蕴含着对彼此境遇的喟叹。诗中详细描绘了两人在博罗的相聚场景,“舣舟蜑户龙冈窟,置酒椰叶桄榔间”将地域特色与饯别场景相融合,充满了异乡风情。对两人交谈和诗词创作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才情和对文学的热爱。

“君应回望秦与楚,梦涉汉水愁秦关”以及“我亦坐念高安客,神游黄蘖参洞山” ,通过想象对方和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抒发了深深的眷恋与牵挂。“何时旷荡洗瑕谪,与君归驾相追攀”则直白表达了对赦免返乡、与表兄同行的渴望。

“梨花寒食隔江路,两山遥对双烟鬟”景色描绘优美而静谧,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结尾“归耕不用一钱物,惟要两脚飞孱颜。玉床丹镞记分我,助我金鼎光斓斑”几近诙谐,在对归隐生活的想象中,交织着对超脱困境、追求精神自由的期许,全诗情感真挚,在展现离情别绪的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反映出苏轼豁达中又略显无奈的复杂心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