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节奏来和诗,这里是和诗的意思。
-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 幽居:安静的住处。
- 义井:指有公益性质的水井,古时常见于村庄或庙宇。
- 西墙:指房屋的西面墙壁。
- 三伏:农历夏季最热的三个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 止须:只需要。
- 一杯凉:形容解暑的一小杯凉水。
- 先生:对学者或长辈的尊称,此处指苏轼自己。
- 忍渴:忍受口渴。
- 群嚣:指周围嘈杂的人声。
- 披猖:放肆,这里形容人声喧闹。
- 众散:众人散去。
- 徐酌饮:慢慢酌酒喝。
- 逡巡:犹豫不决的样子,这里指慢慢品味。
- 味尤长:滋味更加醇厚。
翻译
在这个宁静的居所里,古老的韵味悠然流淌,一口分设在西墙边的义井提供了清凉。尽管正值炎热的三伏天,只需一杯凉水就能带来极大的舒适。我独自忍受着口渴,周围的人声鼎沸仿佛并未影响我。等到人群散去,我慢慢品尝这杯酒,每一口都回味无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夏日家居中的闲适生活,通过与弟弟苏辙和诗的形式,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他以“义井”和“一杯凉”象征着简朴而怡人的生活,即使在酷暑之中,也能从日常小事中找到乐趣。同时,诗中的“先生坐忍渴”和“众散徐酌饮”也流露出他的从容与淡泊,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哲理,体现了苏轼的文人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