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苏自之惠酒
注释
- 曲蘖(qū niè):酒曲,这里代指酒。
- 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 庄生:指庄子。“醉者坠车”典故出自《庄子》,说醉酒的人坠落车子,反而不容易受伤,因他精神凝聚专一。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 景山:后魏人,嗜酒自沉而死 。
- 阮籍: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性格狂傲不羁,好酒。
- 毕卓:东晋官员,很爱喝酒,曾因夜间偷喝邻居家酿造的酒被抓 。
- 刘伶:竹林七贤之一,嗜酒如命,行为癫狂。
- 杜陵诗客:指杜甫。
- 八子:在诗中指上述景山、阮籍、毕卓、刘伶等八人。
- 逃禅:原指逃避佛教戒律,这里指摆脱尘世烦恼。
- 心月:内心如同明月。
- 吾宗先生:苏轼自指,苏轼认为自己与对方同宗。
- 双罂(yīng):两个酒瓮。
翻译
常常听闻韩愈说“高士照例应该喜爱酒”这样的话。可我现在却有不同的看法,酒未必就一定会受到高士的喜爱。庄子说醉酒的人从车上坠落却不会受伤,因为保全于酒不如保全于自然天性。通达事理的人本身精神就没有亏缺之处,哪里还有闲工夫特意去追求所谓的“完全”呢。
像景山那样沉迷酒中、阮籍那般狂傲、毕卓偷酒、刘伶癫狂,他们这些贪狂嗜怪的行为实在不值得学习,只不过世俗之人喜欢标新立异,还夸赞他们贤能。杜甫把这些人罗列在一起,仿佛将他们当作群仙,真是可笑。他们流着口水、披头散发丑态百出就更不用说了,真想问他们到底在哪里能摆脱尘世烦恼。
我现在不喝酒并非是不想喝,只是我的内心如同皎洁明月,始终保持着孤单又圆满的状态。偶尔有客人到来,我也会喝点酒,就像是琴虽在身旁,却可以忘却琴弦而享受自在的心境。我这位同宗先生有着深刻的心意,从百里之外寄来了两瓮酒。还说不喝酒固然高尚,可举世之人都一样的话,我却偏要不同。
倒不如把同与不同都忘却,得到与失去就像嬉戏一般。一定要喝下这酒不要再推辞了,何必为了清醒和沉醉而锱铢必较呢。
赏析
这首诗围绕酒展开了苏轼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开篇苏轼便反驳韩愈“高士须怜曲蘖”的观点,展现了他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思考精神。接着引用庄子“醉者坠车”典故,阐述了自然天性才是根本保全之处的思想。
在诗中,苏轼列举了景山、阮籍、毕卓、刘伶等众人对酒的种种表现,并通过对杜甫那些把饮酒狂态之人列为群仙做法的调侃,批判了世俗对这些贪狂嗜怪行为的盲目推崇。之后苏轼笔锋一转,谈及自己不饮酒的原因是内心如同孤月般自足圆满,但也不拒绝客人到来时小酌。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感谢同宗先生送酒,说明自己对于饮酒有着独立清醒的态度,不必在醉醒间执意区分,将得与失视为游戏般的豁达心境。整首诗体现了苏轼深邃的哲理思考与超脱淡然的人生境界,语言幽默风趣,通过对饮酒现象的剖析,传达出对人生本真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风貌和精神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