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小槛(jiàn):小栏杆,这里指牡丹生长的围栏之处。 槛 :栏杆;读“jiàn”。
- 委泥沙:枯萎掉落委弃在泥沙之中。
- 丹青:绘画颜料,这里指代绘画。
- 倾城色:形容牡丹有着倾国倾城的美丽容貌。
- 杨子华:北齐著名画家,善画人物、马匹。被称为“画圣”,其绘画技艺非常高超 ,这里借指像杨子华这样技艺卓绝的画家。
翻译
我在小小的栏杆边来回踱步,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唯一发愁的是春天一旦过去,娇艳的牡丹就要枯萎委弃在泥沙之中。我想动用绘画工具把牡丹倾国倾城的美色描绘下来,可遗憾的是,当今世上再也没有像杨子华那样善于画画的人了 。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牡丹展开情感的抒发。诗的开篇描绘诗人在牡丹栏杆边徘徊、日暮西沉之景,营造出一种悠然又略带惆怅的氛围,“只愁春尽委泥沙”一句直白地表达出对牡丹花期短暂,终将凋零的惋惜与担忧之情 。后两句则峰回路转,由对牡丹凋零的愁绪转为对其绝美姿色难以留存的遗憾。想用丹青描绘牡丹之美,却遗憾世上无像杨子华那样技艺精湛的画家,言外之意是牡丹之美是如此超凡脱俗,哪怕是最杰出的画家都难以尽善尽美地呈现。这首诗通过写牡丹,不仅展示了苏轼对牡丹美好姿容的赞美,更借助牡丹短暂的花期以及无法完美描绘的情形,流露出他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存续和难以准确传达的感慨,情感细腻而真挚,展现了苏轼诗歌借物抒情、意境深邃的特色。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