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 苏轼
异时长笑王会稽,野鹜膻腥污刀几。暮年却得庾安西,自厌家鸡题六纸。 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秦王十八已龙飞,嗜好晚将蛇蚓比。 我生百事不挂眼,时人谬说云工此。世间有癖念谁无,倾身障簏尤堪鄙。 人生当著几緉屐,定心肯为微物起。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 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罍先耻。逝将振衣归故国,数亩荒园自锄理。 作书寄君君莫笑,但觅来禽与青李。一螺点漆便有馀,万灶烧松何处使。 君不见永宁第中捣龙麝,列屋闲居清且美。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时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闻君此诗当大笑,寒窗冷砚冰生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次韵: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2. 王会稽:指王羲之,曾任会稽内史 。野鹜膻腥污刀几:传说王羲之看不起张翼模仿自己的书法,说他的字如野鹜般腥膻,玷污了书写的器具。这里“野鹜(wù)”即野鸭。“刀几”指书写的案几。
  3. 庾安西:指庾翼,东晋书法家。书中提到庾翼看到王羲之的书法后,自认为自己原来的书法如“家鸡”,比不上王羲之的字,所以题了六纸。
  4. 龙飞:指帝王兴起或即位。这里“秦王十八已龙飞”说秦王嬴政十八岁开始展露帝王气象。
  5. 蛇蚓:比喻书法拙劣。
  6. 倾身障簏(lù):晋朝人刘真长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为得到王羲之给儿子的信,竟用身体挡住放信件的竹箱。簏,竹箱。
  7. 緉(liǎng)屐:緉,一双。屐,木屐。“人生当著几緉屐”是说人生在世能穿得几双木屐,意为人不应过于计较身外之物。
  8. 罄(qìng):尽。
  9. 罍(léi):古酒器名。“瓶应未罄罍先耻”化用《诗经·小雅·蓼莪》中“缾之罄矣,维罍之耻 ”,这里是说人不应该为了一点东西就不顾羞耻。
  10. 来禽与青李:来禽、青李是王羲之《来禽帖》《青李帖》中的内容。此处代指精妙的书法作品。
  11. 一螺点漆:形容一点好墨。
  12. 万灶烧松:古代制墨多以松烟为原料 ,“万灶烧松”指耗费大量资源制墨。
  13. 永宁:当指永宁公主。
  14. 龙麝:龙涎香与麝香,是当时珍贵的香料。
  15. 倒晕连眉:古代女子一种眉妆样式。
  16. 双鸦画鬓:一种发髻样式,如同双鸦般。
  17. 蛾绿:一种青绿色颜料,用于化妆。
  18. 獭髓(tǎ suǐ):獭的骨髓,相传可用于消除疤痕。

翻译

以前常常嘲笑王羲之,嫌弃张翼模仿的字像野鸭子般腥膻,玷污了书写的案几。到了晚年反倒欣赏起庾翼的转变,他看到王羲之后自嫌自己原来的书法如同家鸡,于是重新书写。 王羲之与庾翼二人的风流才情冠绝当代,没想到还会在意别人模仿带来的喜怒。秦王嬴政十八岁已经显露出帝王气象,晚年的爱好却如同那拙劣的蛇蚓字体。 我一生对很多事都不放在心上,可世人却错误地说我擅长这些事。这世间人谁没有些癖好呢,但像刘真长那样用身体去挡住装书法的竹箱的行为实在粗俗可鄙。 人生在世能穿得了几双木屐,为何要为了这点小物件扰乱自己的心。我这墨足够用三十年了,只是担心岁月如风霜渐渐侵袭,头发变白牙齿松动。 不是人磨墨,其实是墨在消磨人啊,就像瓶子里的酒还没喝完,酒樽却已经先感到羞耻。我想要拂衣回到故乡,亲自耕种那几亩荒地。 写这封信给你希望你不要笑话我,只希望能得到来禽与青李那样精妙的书法。一点点好墨就已足够,哪用得着耗费万灶来烧松制墨呢。 你看那永宁公主府中捣制龙涎香与麝香,她们居于华丽房屋里生活清净美好。精心描绘倒晕连眉的妆容,如秀丽山岭般;梳着双鸦画鬓的发式,发间香气如云般柔美。 时常听说赏赐五斛的蛾绿颜料,不惜千金来求取獭髓。你听到我这首诗想必会放声大笑,在这寒窗冷砚,砚台里的水都结成冰了。

赏析

这首诗围绕苏轼自己所藏之墨展开。开篇通过王羲之与庾翼对书法的不同态度的典故,引入对世人对书法等爱好的不同看法。接着以秦王的嗜好为例,进一步说明不应过于执着某些事物。苏轼表明自己对很多事看得淡,不屑于如刘真长那般为逐书法珍品而失态。“人生当著几緉屐,定心肯为微物起”一句写出诗人豁达的人生观,不必为微小事物扰乱内心。 “非人磨墨墨磨人”这句很富有哲理,写出人在对事物追求过程中反而被事物消耗。随后诗人表达对回到故乡过平静生活的向往 ,并提及不追求奢华制墨。最后几句通过描绘永宁公主府中的奢华生活,与前文朴实豁达的观点形成反差,再次强调不应为外在的奢华和微末之物所累。整首诗用典丰富,语言诙谐幽默,展现出苏轼超脱豁达的心境与对世俗名利淡薄的高远志向。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