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金:指瑞金。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这里指道观里自然发出的声音。
- ****云璈(áo):古代一种乐器,传说是天上仙人用的,这里代指道观中的音乐。
- 步虚声:道士诵经的声音,据说有缥缈空灵之感,如同在虚空中行走发声。
- ****青鸾(luán):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 。
- 白鹤:白色的仙鹤,在道教文化中常是仙人的坐骑,象征吉祥、长寿等。
- 蟠(pán)空:在空中盘旋。
- 翠草:绿色的草。
- 玄芝:黑色的灵芝,在古代被视为仙草。
- 匝(zā)地:遍地。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仙都:仙人所居之处,这里指东明观。
翻译
瑞金最好的景致就在溪南这边,古老树木环绕着楼台,这美景哪怕是最厉害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来。从远处传来的自然界声音与潺潺流水声相互交融,十分动听,在观中常常能听到如同仙乐般的道士诵经之声。青鸾和白鹤在空中盘旋飞下,翠绿的青草和黑色的灵芝在地上繁衍生长,遍地都是。这座东明观距离尘世间虽然近在咫尺,但却像仙境一般与世隔绝,道观门前道路上车马任意地来来往往,而道观里却是另一番静谧清幽的景象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瑞金东明观的清幽美妙景色。首联点明溪南之景绝佳,古木楼台如画,开篇便给人以美好的想象。颔联通过“天籁”与“流水韵”、“云璈”与“步虚声”多种声音的交织,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超凡脱俗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道观的神圣与清幽。颈联中“青鸾白鹤”“翠草玄芝”从视觉角度描绘出东明观宛如仙境,充满神秘奇幻的色彩,各种祥瑞之物的出现增添了一份仙气。尾联使用对比的手法,“咫尺仙都”与“门前车马”形成强烈反差,一边是尘世间的喧嚣繁忙,一边是如世外桃源般的道观,更突出了东明观的清幽与世无争,也体现出诗人对这种超脱境界的欣赏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幽深远,通过对东明观自然环境、声音等多方面的描写,展现出道观独特的魅力与神秘色彩。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苏轼
- 《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并引 》 —— [ 宋 ] 苏轼
- 《 阮郎归 · 初夏 》 —— [ 宋 ] 苏轼
- 《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 》 —— [ 宋 ] 苏轼
- 《 次韵黄鲁直嘲小德。小德,鲁直子,其母微,故其诗云:解著《潜夫论》,不妨无外家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江晦叔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浣溪沙 · 十二月二日作三首酒醒又作二首 · 其二 》 —— [ 宋 ] 苏轼